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案
展开10 三 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写作中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4.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郦道元及其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你认为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是的,“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壮观瑰丽的三峡风光。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0 三峡 (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堂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平好学,博览全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课的课文朗读,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7)
预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读和朗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出示课件8)
(学生讨论,然后抢答。)
学生1:山。
学生2:水 。
教师归纳:作者是从山和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一)学习第1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1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9)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1段的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0)
预设: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读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教师: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1)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归纳回答。)
语句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三峡之山的连绵。
学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三峡之山的高耸。
教师:我们把描写三峡的这段文字与下面这段节选自《宜都记》的文字比较阅读: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选自《宜都记》)
教师:同学们,读完这段后,看出什么?
预设:两段文字都描写三峡的高峻、长度。
2.这段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12)
(学生仔细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回答)
学生: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3.在这段中,有没有通假字?(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本段文字,然后寻找勾画回答。)
学生: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二)学习第2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课文第2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3)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这段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4)
学生: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遇到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分析回答。
语句展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有奇山必有异水,读第2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1:“沿溯阻绝”写水势大、猛。
学生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水流迅疾、奔放。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阅读一下,读后说说读后感。(出示课件16)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阅读后讨论分析,教师适当点拨。)
预设: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教师补充:可见本诗与上面写三峡的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三峡水疾。
2.在第2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17)
(学生默读本段文字,然后在课本勾画回答。)
学生:乘奔御风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第2段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17)
(学生默读本段文字,然后在课本勾画回答。)
学生:不以疾也 古义是快,今义是病。
(三)学习第3、4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3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8)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3段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9)
学生:春天和冬天的时候,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间急流冲荡,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4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20)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课文的第4段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21)
学生: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示出一片)肃杀和凄寒,时常有高处的猿猴在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同学们,先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分析回答。
1.第3、4段分别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色?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些季节中三峡景色特点的词语。(出示课件22)
(学生读后讨论,然后分析回答。)
学生:分别写了春冬之时和秋季的景色。
教师:你们再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些季节中三峡景色特点的词语。
学生:春冬之时——清荣峻茂。
学生:秋季——林寒涧肃。
2.找找第3、4段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出示课件23)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寻找勾画回答。)
学生1:沿溯阻绝 动词,隔断。
学生2:绝多生怪柏 副词,极(高)。
学生3:哀转久绝 动词,停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在此基础上熟读了课文,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美,为下一节课的赏读奠定了基础。请同学们课后背诵、默写课文,并试着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层研读,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语句品读,探究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赏析《三峡》。(出示课件24)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三峡的景观数不胜数,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出示课件25)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1:作者写山势,重点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做铺垫。
学生2:正因为山势高峻,所以才使夏季水势汹涌;正因为“重岩叠嶂”,所以才会出现“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所以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凄凉。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教师追问: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26、27)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指正。)
学生1: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学生2: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教师:以渔者歌唱作结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8)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教师总结: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教师:文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9)
教师点拨: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
预设: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壮丽风光的欣赏、赞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字词句归纳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重点字词句归纳一下。
1.通假字(出示课件30)
教师:同学们,先在课本找一下本课的“通假字”,然后归纳回答。
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出示课件31)
教师:同学们,先在课本找一下本课“古今异义”的字,然后归纳回答。
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假如,如果。今义:从,由。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以疾也 古义:快。今义:疾病。
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今义:好。
3. 一词多义(出示课件32)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一词多义”的字,然后你们根据课本注释和语境推动回答。
4.词类活用(出示课件33)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中“词类活用”的字,然后你们根据课本注释和语境回答。
虽乘奔御风 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文言句式(出示课件34)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中“文言句式”,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的特点。
省略句:
清荣峻茂 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三、课堂小结
- 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35)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6)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那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出示课件37)
预设: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江水通过三峡,时而像一群奔腾的野马,时而如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鹿,反映到文章上则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写七百里山势,作者以静态描写为主,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暴涨,则以动势为主,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先弛后张的手法,使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起一伏,曲尽其妙;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39-43)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五、知识迁移,拓展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黄牛滩》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出示课件44-46)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47)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要求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38)
【教学反思】
本课按照“读——译——析——诵”的步骤进行设计,符合“新课标”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即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本文的教学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梳理、品析。此外,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在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
因花了不少时间在整理字词上,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过重,后面处理得较为仓促。
【课后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短文二篇》的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3.比较两篇文章,阅读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表格教案设计,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优质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品语言,赏美景,课堂讨论,拓展延伸,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