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同步训练题整册
- 1.3地球的演化过程(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13 次下载
- 1.3地球的演化过程(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 13 次下载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3页。
地理必修一单元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课标要求考点导航思维导图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四 地球的演化过程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1) 何为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2) 天体: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天体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比较各类自然天体天体类型主要特点观测现象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明亮闪烁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物质为氢轮廓模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质量较恒星小,本身不发光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置移动卫星环绕行星运转,大小差别很大移动,月相有圆缺变化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体积大,质量小,呈云雾状拖着长尾巴流星体太阳系中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一闪即逝星际物质宇宙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尘埃肉眼看不见天体判断标准:1) 空间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2) 物质形态: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发生在地球大气之内的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雨。3) 运转轨道: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如火星车。(3)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临近的天体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 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层次:按规模可分为可观测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四个层次。2.太阳系(1)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巨行星:E 木星 、F 土星 远日行星:G 天王星 、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 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接近圆形的 椭圆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太阳系中的 行星 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卫星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彗星 则在扁长的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3. 地球(1)地球是一个普通的星球: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2)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星球:有生命存在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答: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 安全 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 距离 适中——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 质量适中——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存在液态水◆思维拓展: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可从“四看”入手分析:一看: 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 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自转和公转周期、大气层方面分析。三看: 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四看: 该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疑难辨析 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运动特征与八大行星有没有区别?答:没有区别。小行星带中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与八大行星一样,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自我诊断[判断对错,并将有错误的地方改正](1)停留在发射场的航天飞机属于人造天体。( )(2)同级别天体系统的空间范围一定相等。( )(3)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因为日地距离适当,所以地球有厚度适中的大气层。( )答案:(1)×解析:(1)停留在发射场的航天飞机属于地球这个天体的一部分,所以它不是人造天体。答案:(2)× 解析:(2)同级别天体系统的空间范围不一定相等。答案:(3)× 解析:(3)哈雷彗星属于彗星。答案:(4)× 解析:(4)地球大气层厚度适中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当,产生的引力适当。 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 核聚变 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 氢 、 氦 。(3)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是 短 波辐射。(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能量来源:提供光和热;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动力来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动力。如: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 太阳能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6)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①总体分布特征:不均衡。a.不同纬度地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相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海拔高的地区强于海拔低的地区。②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青藏高原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赤道地区。(原因: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雾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馨提示: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是 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 的总称。太阳活动主要包括 太阳黑子 、 耀斑 等,其中,太阳黑子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越多、越大,太阳活动越强。 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位置光球层色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含义光球层上的黑斑点色球表面大而亮的斑块色球层上呈弧状的喷射气体日冕结构短时间向外抛射 大量带电粒子 特征温度比周围低,数量具有 周期性 变化产生能量巨大,大多数和太阳黑子活动有关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破坏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联系常有密切的联系。 太阳黑子 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他都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2)太阳活动有多种表现,其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也有差异,具体如下图:
(3)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 层,B 色球 层,C 日冕 层。 (4)太阳活动类型:A层的 黑子 ,B层的 耀斑 ,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变多、变大的时候,耀斑也频繁爆发。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 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天气、气候,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疑难辨析 观察极光的地点极光产生的条件:在高纬度地区;没有光源污染的偏远地带;天气晴朗无云。故能看到极光的地方是高纬度地区,并非只能在两极地区看到,如我国东北漠河一带也可看到极光。 自我诊断[判断对错,并将有错误的地方改正](1)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3)风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4)我们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5)极光现象只在晚上出现。( )答案:(1)√答案:(2)×解析:(2)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答案:(3)√解析:(3)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所以其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能。答案:(4)×解析:(4)我们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最外层日冕层,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答案:(5)×解析:(5)极光现象白天也会发生,但在晚上观看效果会更好。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 传播速度 不同。(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2)两类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 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的 物质的性质 而变化 B表示纵波较 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3)两个不连续界面C界面—— 莫霍界面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 D界面—— 古登堡界面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 下降 。 (4)三大圈层圈层 地壳(固态)地幔(熔融固态)地核图中范围莫霍界面以上部分莫霍与古登堡两界面之间的部分古登堡界面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 外核 和F 内核(5)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被认为是 岩浆 的发源地。软流层在岩石圈下部、上地幔上部。(6)岩石圈的构成:包括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两部分,由坚硬岩石组成。 2.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大气圈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水圈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生物圈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循环运动 之中;生物圈占有 大气 圈的底部、 水 圈的全部和 岩石 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渗透 、相互 影响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自我诊断[判断对错,并将有错误的地方改正](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鱼与行走在陆地上的人感觉是一样的。( )(2)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薄,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厚。( )(3)大气圈就是笼罩在地球外部的气体。( )(4)水圈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5)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 )答案:(1)×解析:(1)横波无法在水中传播,所以在水中的鱼与行走在陆地上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答案:(2)×解析:(2)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厚,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薄。答案:(3)×解析:(3)大气圈是笼罩在地球外部的以气体为主的圈层。答案:(4)×解析:(4)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答案:(5)√解析:(5)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1)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 46亿 年的时间。(2)填写以下空白: 地质年代表(1)地层:是指 地壳 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 岩石 和 堆积物 。(2)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 生物遗体 或 遗迹 。在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是记录历史的“书页”。(3)地质年代表:按时代早晚顺序把 地质年代 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史自我诊断[判断对错,并将有错误的地方改正](1)化石是地层中保留的生物体。( )(2)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3)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我们可以在大部分煤层中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5)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是早古生代。( )答案:(1) × 解析:(1)化石是指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不是生物体。答案:(2)√解析:(2)越古老的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就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答案:(3)√解析:(3)地层和化石可反映地质时代的自然环境的状况,所以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答案:(4)× 解析:(4)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而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主要植物类型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可能在大部分煤层里找到被子植物。答案:(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