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微专题1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展开1.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eq \([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图甲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乙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甲 乙
A.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B.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C.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思路点拨:解此题关键有两点:
(1)明确图象所反映的运动规律。
(2)区分两类图象中“交点”“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AD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置相同而相遇,由甲图可知,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故A正确;t1到t2时间内,根据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c的位移大于d的位移,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不能相遇,故B错误;只有b运动方向改变,a、c、d质点的运动方向未发生改变,故C错误;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t1到t2时间内,a质点的速率不变,b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由vt图象知,c的速率均匀减小,d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三步”巧解图象问题
eq \([跟进训练])
xt图象的应用
1.(2020·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xt)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则( )
A.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速度为va=eq \f(8,3) m/s
B.t=3 s时a车和b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
C.t=1 s时b车的速度为10 m/s
D.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9 m
D [由图知,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a=eq \f(8 m-2 m,3 s)=2 m/s,A错误;由图知,t=3 s时,a、b两车相遇,xt图象中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直线a与曲线b相切,故两车的速度相等,B错误;1~3 s内,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3=v1+at,解得v1=v3-at=2 m/s-(-2 m/s2)×2 s=6 m/s,C错误;t=0时,a车位置xa0=2 m,b车在第1 s内的位移x=v1t+eq \f(1,2)·(-a)·t2=7 m,由图知,x=x1-xb0,解得b车在t=0时的位置为xb0=-7 m,故此时两车的距离x0=9 m,D正确。]
vt图象的应用
2.(2020·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联考)甲、乙两车并排停在斑马线处礼让行人,在行人经过斑马线后,甲、乙两车同时启动并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
A.t0时刻两车并排行驶
B.t0时刻乙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在0~t0时间内,乙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D.在0~t0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eq \f(v0,2)
C [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在0~t0时间内,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t0时刻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故A错误;乙车的速度一直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在0~t0时间内,乙车图象切线斜率越来越小,则乙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故C正确;在0~t0时间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eq \f(v0,2),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即大于eq \f(v0,2),故D错误。]
非常规图象的分析及应用
3.(2020·福建三明市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eq \f(v0t0,2)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D [题图甲中,因vt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eq \f(v0t0,2),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根据v2=2ax可知2a=eq \f(15,15) m/s2=1 m/s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根据Δv=aΔt可知,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错误;题图丁中,由x=v0t+eq \f(1,2)at2可得eq \f(x,t)=v0+eq \f(1,2)at,由图象可知eq \f(1,2)a=eq \f(10,2) m/s2=5 m/s2,则v0=-5 m/s,a=10 m/s2;则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v3=v0+at3=25 m/s,选项D正确。]
追及相遇问题
1.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
2.情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eq \([典例2]) (一题多解)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思路点拨:要使两车恰好不相撞,A车追上B车时其速度只能与B车相等。设A、B两车从相距s到A车追上B车时,A车的位移为sA、末速度为vA、所用时间为t,B车的位移为sB、末速度为vB,两者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解析] 法一:临界法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sA=v0t+eq \f(1,2)×(-2a)×t2
vA=v0+(-2a)×t
对B车有sB=eq \f(1,2)at2,vB=at
对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eq \r(6as)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
v0
利用判别式求解,由法一可知sA=s+sB
即v0t+eq \f(1,2)×(-2a)×t2=s+eq \f(1,2)at2
整理得3at2-2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eq \f(v0,3a)
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差,即原来两车间的距离s,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s=eq \f(1,2)v0·t′=eq \f(1,2)v0·eq \f(v0,3a)=eq \f(v\\al(2,0),6a),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eq \([跟进训练])
常见追及相遇问题
1.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恰好追上B?
[解析]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v=vB-at=vA,解得t=3 s①
此时汽车A的位移xA=vAt=12 m②
汽车B的位移xB=vBt-eq \f(1,2)at2=21 m③
故最远距离Δxmax=xB+x0-xA=16 m。④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t1=eq \f(vB,a)=5 s⑤
运动的位移x′B=eq \f(v\\al(2,B),2a)=25 m⑥
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x′A=vAt1=20 m⑦
此时相距Δx=x′B+x0-x′A=12 m⑧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t2=eq \f(Δx,vA)=3 s⑨
故A追上B所用时间t总=t1+t2=8 s。⑩
[答案] (1)16 m (2)8 s
与图象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
2.(2020·广东深圳市第一次调研)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小车分别沿同一平直路面同向行驶,t=0时,甲在乙前方16 m处,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在t=2 s和t=10 s时刻并排行驶
B.甲、乙在t=4 s和t=8 s时刻并排行驶
C.在t=6 s时刻,乙车在甲车前8 m处
D.在t=6 s时刻,乙车在甲车前18 m处
B [由题图图象可知,甲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1=eq \f(12,6) m/s2=2 m/s2的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v0=6 m/s、加速度为a2=eq \f(12-6,6) m/s2=1 m/s2的匀加速运动;两车相遇时满足:v0t+eq \f(1,2)a2t2=s0+eq \f(1,2)a1t2,即6t+eq \f(1,2)×1×t2=16+eq \f(1,2)×2t2,解得t1=4 s,t2=8 s,即甲、乙在t=4 s和t=8 s时刻并排行驶,选项A错误,B正确。在t=6 s时,甲的位移:x1=eq \f(1,2)×2×62 m=36 m;乙的位移:x2=6×6 m+eq \f(1,2)×1×62 m=54 m,可知此时乙在甲的前面,Δx=x2-x1-s0=54 m-36 m-16 m=2 m,故选项C、D错误。]
3.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其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x0=10 m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0=40 m/s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
a b
(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解析] (1)由题图b可知:甲车加速度的大小a甲=eq \f(40-10,t1) m/s2
乙车加速度的大小a乙=eq \f(10-0,t1) m/s2
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所以有:m甲a甲=m乙a乙
解得eq \f(m甲,m乙)=eq \f(1,3)。
(2)在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10 m/s,此时两车相距最近
对乙车有:v=a乙t1
对甲车有:v=a甲(0.4 s-t1)
可解得t1=0.3 s
车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有:
x甲=eq \f(40+10×0.3,2) m=7.5 m,
x乙=eq \f(10×0.3,2) m=1.5 m
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为
xmin=x0+x乙-x甲=4 m。
[答案] (1)eq \f(1,3) (2)4 m
xt图象
vt图象
图象
示例
图线
含义
图线①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图线①表示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图线②表示质点静止
图线②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质点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交点④表示此时三个质点相遇
交点④表示此时三个质点有相同的速度
点⑤表示t1时刻质点位移为x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没有意义)
点⑤表示t1时刻质点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情景
分析法
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情景图
函数
判断法
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位移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由此判断两物体追及或相遇情况
图象
分析法
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或位移—时间关系画在同一图象中,然后利用图象分析求解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突破1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突破1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微专题1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微专题1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共9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直线运动的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