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夜书所见学案
展开课题: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 1、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2、[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
预习任务: 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 2、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一、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 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二、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 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7.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 四、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我来闯关:出示挂图,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组员相互口述)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优质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夜书所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夜书所见学案设计,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