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9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1·山东泰安月考)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数据表示纬度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B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B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表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E位于30°纬线附近,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图中E表示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显示,D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带,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D应为南半球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B正确。
(2021·安徽安庆月考)地球近地面有多个气压带、风带。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D )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极地东风的是( D )
解析第3题,三圈环流的判断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赤道附近的近地面因气流上升而形成赤道低压带;30°附近的近地面因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60°附近的近地面因冷暖气流相遇上升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结合图示信息,D正确。第4题,极地东风形成于地球两极的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D正确。
读图,完成5~6题。
5.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 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 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
6.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b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
B. Q地盛行东北风
C. a为副热带高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解析第5题,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b为赤道低压带,a为副热带高压带;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第6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指向标,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压带;Q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a为副热带高压带;图示环流应为中纬环流。
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D )
A.亚洲高压B.冰岛低压
C.阿留申低压D.副热带高压
8.关于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
B.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
C.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
D.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
解析第7题,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偏南风的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压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因此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D正确。第8题,与冬季风相比,亚洲东部夏季风影响范围仅限于离海洋不远的地区,影响范围较小,A错误;与夏季风相比,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B正确;亚洲东部夏季风大致4—5月开始登陆,7—8月到达最北位置,北进时间约3~4个月,夏季风10月退出大陆,南退时间约2个月,因此夏季风北进慢于南退,C错误;冬季风可以影响到海南,D错误。
9.(2021·陕西宝鸡月考)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作了关于季风环流的探究。结合探究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名称:季风环流
探究资料: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存在显著的季风现象。下图示意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判断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2)指出该季节印度半岛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分析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1)1月前后。亚欧大陆出现高气压中心(或太平洋出现低气压中心),气温低。
(2)东北风。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3)受冷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出现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出现低气压中心,应为1月前后(冬季)。第(2)题,冬季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第(3)题,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北方由于受冷高压影响,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能力素养提升练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图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乙盛行东北风,干燥
C.丙盛行东南风,干热
D.丁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丁所在地区等压面和等温面关系的是( B )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甲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湿热,A错误;乙属于东南信风带,B错误;丙属于东南信风带,干热,C正确;丁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第11题,丁为副热带高压带,所以等压面向高空凸起;气温较高,所以等温面也向高空凸起。故选B。
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C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D )
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解析第12题,根据题意,热带辐合带可以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a图所示的辐合带,为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季风辐合带。a图所示的辐合带在10°N附近,该辐合带主要活跃在热带印度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b图所示的辐合带为东南信风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信风辐合带,其在10°S附近,应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主要是在热带印度洋地区。③④正确。东热带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并不具备形成热带辐合带的条件,①②错误。故选C。第13题,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气流辐合上升,形成多雨带,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D正确。
(2022·辽宁大连期末)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14~15题。
14.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 B )
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
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
D.东风转西风的同时,南风转北风
15.10月至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D )
A.亚洲高压减弱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印度低压增强
D.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经向风还是纬向风,其风速数值大部分时候都大于0,故表明西风和南风的持续时间较长,B正确。第15题,10月到次年3月孟加拉湾盛行东北风,属于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其成因为海陆的热力差异,D正确。10月到次年3月亚洲较为寒冷,亚洲高压增强,印度低压减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年1月8日某时刻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M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多分布在60°N附近,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对东亚的天气有重要的影响。P是连接亚洲与北美洲的重要航海路线。
(1)说明M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成因。
(2)分析M偏强对东亚天气的影响。
(3)指出在M影响下的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
答案(1)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附近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相对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2)M偏强,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
(3)强对流天气、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了副极地低压带的成因及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成因。南下的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1月份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陆地上形成亚洲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低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第(2)题,M偏强时,即中心的气压值偏低,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气压差偏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冬季冷空气势力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第(3)题,在M影响下,即在气旋影响下,因M势力强,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有强对流天气、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地的气候类型是,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在,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