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4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文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②风带北半球,3风向,名师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 全球性 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 受热不均 和 地转偏向力 。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成因是动力原因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 北 ,冬季偏 南 。
旁栏边角 练一练阅读教材图3.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思考下列各题。1.全球共有多少个气压带?多少个风带?提示 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2.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有何规律?提示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风带相间排列。3.单纯看高、低气压带分布有何规律?提示 高、低气压带相间排列。4.从气压带角度看,降水较多的地区分布有何规律?提示 多分布在气压较低的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结论要语 辨一辨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2.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 )3.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风力很小。( √ )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解析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2)表现。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 纬向 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②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状 分布。
【实践链接】 填写下图中的内容。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成因:①海陆的热力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是形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冬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形成南亚季风夏季风的主要原因
旁栏边角 练一练阅读教材图3.14“东亚季风示意”,思考下列各题。1.简述图中1月大陆上高压中心的形成原因。提示 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导致气压比周边地区高,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简述7月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提示 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以后形成西南季风。3.比较图中夏季风与冬季风势力的强弱。提示 东亚地区夏季风势力弱于冬季风,南亚地区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
结论要语 辨一辨1.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 )解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2.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多形成高压中心,陆地上多形成低压中心。( √ )3.北半球冬季,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 )4.东亚地区夏季主要吹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夏季主要吹西南季风。( √ )
探究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情境探究] “马纬度”是南北纬30°附近的纬度带,这一地区典型的特点是基本无风,缺云少雨。15世纪末期,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由于美洲缺乏马匹,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时机械动力驱动的运输船还没有发明出来,大洋航运靠的是风力驱动的帆船。航海家们发现,进入南北纬30°时帆船基本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南北纬30°称为“马纬度”。下图是“马纬度”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除“马纬度”之外,地球上其他海区的无风带。(区域认知)提示 赤道海区、南北纬60°海区。(2)思考“马纬度”等海区无风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 在赤道海区、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
[方法突破]“四抓”气压带和风带
[应用体验]【例1】 (2021·浙江宁波月考)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个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C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甲—乙(2)①②③④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D )A.①可能为春分日B.②可能为冬至日C.③可能为夏至日D.④可能为秋分日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乙为北半球西风带,丙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丁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所以四个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丙—丁—乙—甲,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甲气压带北移,①为夏至日,A错误;丙气压带位于66°34'以北,丙气压带以北为西风带(西北风),②为二分日,B错误;丁气压带位置偏南,③为冬至日,C错误;戊气压带位于23°26'以北,且戊气压带以北为西风带(西南风),④为二分日,可能为秋分日,D正确。
针对训练下图是学生用3D打印机制作的北半球大气环流模型。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进一步完善模型的建议,你赞同的是( C )A.气压带的宽度应该画得更细B.风带的箭头应该统一偏向东侧C.低纬度环流圈近地面温度更高,环流模型高度应相对较高D. 60°附近来自高纬度的冷气流应爬升到暖气流之上2.运用该模型可以尝试解释的现象是( A )A.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较大 B.北极地区终年气温低C.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D.美洲北纬15°附近出现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的宽度较窄,不应该画得更细,A错误;极地东风带和东北信风带的箭头一定要偏向西侧,B错误;三个环流圈中的低纬度环流圈的近地面气温更高,上升气流更强烈,其高度应相对较高,C正确;60°附近来自高纬度的冷气流密度大,应在暖气流之下,D错误。第2题,赤道地区由于上升气流强劲,多对流雨,降水量大,A正确;北极地区气温低主要与纬度有关,该模型不能模拟北极地区终年气温低,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形成的,C错误;美洲北纬15°附近出现热带雨林气候与洋流、地形等因素有关,按照大气环流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应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D错误。
(2021·江西赣州期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处分别吹( B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南风、东北风、南风、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4.热带辐合带位置最靠北时北半球处于(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 第3题,据图分析,①处位于赤道到15°S之间的近地面,处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上,吹东南风;②处位于赤道到15°N之间的近地面,处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上,吹东北风;③处位于北半球的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为西南风;④处位于南半球的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为西北风。B正确。第4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故热带辐合带位置最靠北时北半球处于夏季,B正确。
探究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情境探究]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高压中心位于37°N附近。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下图是夏威夷高压位置图。
结合材料探究:(1)结合夏威夷高压的位置分析夏威夷高压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提示 夏威夷高压实际上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2)分析夏威夷高压发生季节移动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导致夏威夷高压发生季节移动。
[方法突破]北半球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应用体验]【例2】 (2022·福建泉州期末)读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B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赤道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
针对训练(2022·江苏盐城期末)某校地理社团的同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AREarth模型,用于学习三圈环流。据此完成1~2题。1.当模型中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时( A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C.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D.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2.下列关于进一步完善AREarth的建议,你赞同的是( B )A.在赤道附近增加下沉气流B.副热带高压带的气流应垂直下沉到地面C.北太平洋10°~30°海区吹东南风D.极地对流层厚度应高于赤道地区
解析 第1题,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是大陆上形成热低压所致,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A正确。第2题,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是气流下沉形成的,B正确;北太平洋10°~30°海区位于北半球信风带,风向为东北,C错误;极地纬度高,气温低,对流层厚度应低于赤道地区,D错误。
(2022·陕西宝鸡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3~4题。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甲地为低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气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C.乙地是亚洲低压,甲地是北太平洋高气压中心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亚洲大陆上在乙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表明大陆上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太平洋上为高气压中心,应是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在太平洋上形成的高气压中心(保留在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为高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上,A错误;乙地为低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上,B错误;乙地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甲地是北太平洋高气压中心——夏威夷高压,C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D错误。
探究三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特征
[情境探究]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季风的概念是17世纪后期由哈莱首先提出来的,即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进而导致了大气中气压的差异。到18世纪上半叶,哈莱对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变化。下图是世界季风范围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提示 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2)分析B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区域认知)提示 B地区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了西南季风。
[方法突破]一、季风环流的成因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
[应用体验]【例3】 (2022·浙江舟山期末)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D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C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 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D. 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针对训练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和风向图,①至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整合专题知识,拓展实践能力,2对湖泊的影响,思路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问题研究 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评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降水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文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名师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