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4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名师点睛,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 物质 和 能量 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海—气水热交换示意图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1)海洋通过 蒸发 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2)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 凝结 ,并以 降水 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 潜热 、 长波辐射 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主要通过 风 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3.实现途径海—气相互作用通过 大气环流 与 大洋环流 ,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旁栏边角 练一练阅读教材图4.16“全球水量平衡示意”,思考:1.计算海洋降水量与陆地降水量之和,海洋蒸发量与陆地蒸发量之和。对蒸发量和降水量数据进行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577;海洋蒸发量+陆地蒸发量=577;两个数据相同,说明全球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平衡。2.计算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海洋蒸发量约占全球降水量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结论要语 辨一辨1.海洋通过潜热、短波辐射等方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驱使大气运动。( × )解析 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驱使大气运动。2.大气中的水汽最主要的来源是海洋。( √ )3.大气运动与洋流都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 √ )4.在海—气相互作用中,大气主要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能量。( √ )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与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岸间的沃克环流有关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 低 ,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 高 ,气流上升。
1.厄尔尼诺现象(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 异常升高 的现象。 (2)影响。
2.拉尼娜现象(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 异常降低 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增大 ,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要点笔记 拉尼娜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旁栏边角 练一练阅读教材图4.1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思考: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提示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增温;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提示 信风减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深层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秘鲁寒流也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近海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洋面形成西风;在风的吹拂下,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的升高。
结论要语 辨一辨1.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温的现象。( √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燥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 )解析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3.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增大。( √ )4.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气候更加干燥,降水更加稀少。( × )
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情境探究]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结合材料探究:(1)图示区域海—气相互作用有何特点?(区域认知)提示 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多,气温高,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海—气间水热交换活跃。(2)该海区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但海水的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 一方面,海水蒸发量大,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另一方面,通过大洋环流,将多余的热量输送到较高纬度地区。
[方法突破]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二、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应用体验]【例1】 (2022·山东日照期末)“海浩”是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2021年1月,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青岛近海海域像开了锅,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浩”景观的形成主要反映出( B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C.海面风力较大D.水温低于气温(2)“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B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B.维持水热平衡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D.维持大气稳定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当干冷的气流经过暖湿的海面时导致海面水汽遇冷凝结,“海浩”现象主要反映出海—气间的水热交换,B正确。第(2)题,“海浩”现象是寒潮过境时干冷气流与海面暖湿气流发生水热交换,暖湿气流遇到干冷气流凝结,海—气间的水热交换可以维持水热平衡,B正确。
针对训练(2022·广东惠州期末)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气团移动至海面,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雾日里的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是( C )A.12月至次年2月B. 2—4月C. 5—7月D.10—12月
2.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 )A.当气温为10~15 ℃时,以蒸发雾为主B.当气温为10~15 ℃时,以冷却雾为主C.当海温为10~15 ℃时,以蒸发雾为主D.当海温为10~15 ℃时,以冷却雾为主3.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B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在海温15~25 ℃的范围,雾出现的次数最多,山东位于温带地区,5—7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所以在5—7月出现雾的日数最多,C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当气温为10~15 ℃时,大多形成的雾为气温低于海温,所以多为蒸发雾,A正确,B错误;当海温为10~15 ℃时,形成的雾部分气温高于海温,部分气温低于海温,既有冷却雾也有蒸发雾,C、D错误。故选A。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蒸发雾是气团的温度低于海面的温度,海水温度高,遇冷凝结形成的雾,①正确,②错误;冷却雾是指当气团的温度高于海面温度时,暖湿的空气遇到冷海面,凝结形成的雾,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
探究二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情境探究]国家气候中心再次确认,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18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9年1月达到厄尔尼诺事件标准。当时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19年冬季,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5个月,形成一次超长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至偏强。2020年形成拉尼娜现象,这意味着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会携带降温的信号出现。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成因的差异。(综合思维)提示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 这两种现象实际上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当东南信风增强时,发生拉尼娜现象。
[方法突破]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应用体验]【例2】 (2022·重庆八中期末)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指数(SOI)。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达尔文气压更高时( B )A.信风势力增强,西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B.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C.信风势力减弱,西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D.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2)2020年的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 )A.中国南方遭遇“暖冬”天气B.中国南方遭遇“冷冬”天气C.秘鲁渔场捕获量减少D.澳大利亚降水偏少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当达尔文气压更高时,南方涛动指数为负值,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指数为正,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西太平洋海水增温,亚洲南北温差变大,冬季风增强,中国南方遭遇“冷冬”天气,A错误,B正确。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秘鲁渔场增产,C错误。西太平洋升温,气流上升,澳大利亚降水偏多,D错误。故选B。
针对训练(2022·河北唐山期末)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A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东部,温润多雨,干燥少雨,热量交换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背景图课件ppt,共3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