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 穷人教案
展开《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及小说的三要素,了解悬念对于小说情节的重要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善良,学习他们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3、强化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快速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纸、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相关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读过书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
师追问:读过小说的继续举手。(学生举手)
2、汇报预习单,了解小说及三要素。
师择举手学生问:你读过什么小说?
生回答,教师简要点评。
师:那通过预习,谁知道什么是小说?
生汇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师:谁能结合着对小说的了解,说一说小说的三要素?
生汇报。
教师总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ppt+板书)
3、初步了解悬念与情节的关系,并给学生留下一个本课的悬念。
师:好,老师继续问,悬念这个词有哪些含义?(ppt出示“悬念”)
生汇报。(1、挂念。2、欣赏戏剧、电影、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却无法得知的期待心理。)
师:今天我们只关注第二种含义,凭借你对悬念这个词的理解,你认为在小说中,悬念与它们三个之间(指板书)的谁关系最密切?
生:情节。
师:那么,只有一个悬念,小说的情节就会变得耐人寻味了吗?当然不是,还需要它!(出示空白田字格)现在同学们还看不到黑板贴上的内容,老师能看到,那么这上边写的到底是什么呢,老师给大家留个悬念。(贴“悬念”)
二、学习小说第一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第一个信封,快速读小说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从哪儿体现出来的?
生结合具体语句汇报。
勤劳的女人
1、具体语句: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温暖而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 勤劳
2、指导朗读室内环境描写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屋内屋外环境的对比,感受渔家小屋的温馨,进而感受桑娜的勤劳。
师:请同学们看这段话(PPT出示室内环境描写的段落),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受。(温暖、温馨、幸福)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读,教师点评或范读,齐读。)
师:同学们,这一部分是什么描写?
预设一:生:屋内的环境描写。
师:有屋内的环境描写,还有——屋外环境的描写。
出示双色ppt,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屋内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
预设二:生:环境描写。
师:不够准确。
生:屋内的环境描写。
师:有屋内的环境描写,还有——屋外环境的描写。
出示双色ppt,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屋内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
预设三:生:环境描写。
师:不够准确。
(学生说不出屋内的环境描写)
师:出示双色ppt,引导学生说出这一部分中不但有屋外环境描写,还有屋内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屋内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一部分,作者将屋外与屋内的环境进行对比,用屋内的环境描写为我们烘托出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进而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的勤劳。
善良的女人
具体语句:
“寡(guǎ)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知足(乐观、不抱怨)的女人
具体语句: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关心丈夫的女人
具体语句:
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三、读小说第二部分,感悟桑娜的内心世界。(忐忑不安:担心害怕、既担心害怕又纠结矛盾,坚定。)(视时间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择一种方案执行)
方案一:
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猜测桑娜推开门后会看到什么?
师:请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话——她猛地推开门。那么,当桑娜推开门后,可能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猜一猜桑娜推开门后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汇报)
预设一:西蒙睡着了。
预设二:西蒙出去看病了。
预设三:西蒙病入膏肓晕倒了。
预设四:西蒙死了。
……
2、带着悬念读第二部分,抓住桑娜的内心独白,感受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刚刚说的都有可能,那么桑娜推开门后究竟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悬念打开第二个信封,快速读小说的第二部分。
(生读第二部分)
方案二:
直接带着悬念读第二部分,抓住桑娜的内心独白,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话——她猛地推开门。那么,当桑娜推开门后,可能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带这个着悬念打开第二个信封,快速读小说的第二部分。
(生读第二部分)
师:读完第二部分我们知道,当桑娜推开门后,看到西蒙?
生:死了。
师:看到西蒙死后,桑娜做了什么?
生:把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师:桑娜为什么要这样做?小说中说原因了吗?
生:没有。
师:桑娜为什么要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小说中并没说原因。就连桑娜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正如小说中所说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ppt出示)
(生读ppt出示的句子)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桑娜在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还要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呢?
(引导学生一起说:是她善良的心,是她内心深处的善良……)
师:而此刻,善良的桑娜,她心情如何?
(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生汇报忐忑不安的意思。(PPT出示)
2、研读对桑娜心理描写的部分,关注省略号,分出三种心情,感受忐忑不安。
师:请同学们一起看桑娜忐忑不安的这段话,这是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教师板书)
师:那么你认为在这段心理描写中桑娜有哪些心情呢?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桑娜一开始的害怕,后来的既害怕又矛盾,最后的坚定。
师:请你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心情。
师:同学们,桑娜内心这种复杂的心情就叫忐忑不安!那谁能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一生读,教师视情况点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提示(出示三色ppt),绿字部分是什么心情?蓝色字部分是什么心情?最后的红字部分又是什么心情?
生:桑娜的心情从一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既害怕又矛盾,到最后的坚定。
师:同学们,桑娜内心这种复杂的心情就叫忐忑不安!那谁能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一生读,教师视情况点评。)
预设三:
(1)经提示后,学生能说出桑娜一开始的担心和害怕,但是中间的既担心又矛盾说不出。教师借助范读朗读,并通过想象省略号所略去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与与害怕,进而让学生感受这三种心情。
师:同学们,桑娜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请同学们关注这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能省略掉什么内容呢?
生: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如今又抱回两个。
师:在这自己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该不该抱回来?
生:不该。
师:可是桑娜已经抱回来了!不该抱回来,但是已经抱回来了!桑娜心中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生:纠结、矛盾。
(2)师小结蓝字部分的心情。
(3)体会红字部分桑娜内心的坚定。
3、读中悟。分析完桑娜的心情之后,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极度复杂、极度不安的心情(忐忑不安)。
师:那谁能读出这种忐忑不安呢?
(一生读,教师点评。)
师:让我们合作着读读这一部分。老师读黑字部分,前两排读绿字部分(担心、害怕),前四排读蓝字部分(既担心害怕又纠结矛盾),全班读红字部分(坚定)。
四、读小说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话,聚焦两处语言提示语所在的语言描写,感受桑娜内心的害怕与紧张,小结语言提示语的用法,引导学生猜测渔夫会怎么说。
1、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师:就在这时候,门吱嘎一声——是谁来了?
生:渔夫?
师:不,没有人来。只是呼啸的海风吹动了房门。这让桑娜又想起了丈夫,心里担心极了,读:“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ppt出示)
(学生读ppt中出示的句子)
师: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渲染: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走进了家门。渔夫回来了,桑娜一直担心的丈夫回来了。见到丈夫,桑娜会怎么说呢?同学们想听听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吗?请打开第三个信封。
(学生自由读小说中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师:我看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想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师生配合读,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带有语言提示语的两处,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特点。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可是老师觉得,这两句话还可以读得更好。(ppt出示两句话)同学们觉得这两句话该抓住哪写词语来读啊?(刚刚的桑娜同学读得很好,请你来说说你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是抓住哪些语言提示语来读的?)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生:抓住“不敢抬起眼睛”读出桑娜的内心的害怕。
抓住“脸色发白”读出桑娜的内心的紧张。
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桑娜内心的害怕和紧张。
(生读两句话)
师:同学们,刚刚那两句话分别在第13段和第18段。在第三部分,共有10处对话,那作者为什么单单给这两句话加上提示语呢?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找找原因。
预设一:学生能发现第一处是渔夫刚回来的时候,因此桑娜非常害怕、紧张。
学生能发现第二处是渔夫在问她在家干什么,而她在撒谎说缝缝补补,因此脸色发白。
预设二:学生只是说这是因为桑娜内心害怕恐惧,且能说出原因,但是没有发现这两处分别是在渔夫刚回来的时候和桑娜撒谎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发现)
3、教师小结语言提示语的运用。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并没有滥用提示语,而是把提示语加在了需要特别引起读者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读小说结尾,揭开悬念。
1、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测渔夫可能会怎么说。
师:同学们,一番对话之后,桑娜沉默了。渔夫皱起了眉头,一脸严肃。那么渔夫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再来猜猜。
(生展开想象说)
预设一:渔夫为此感到可惜,但是会因为自己有五个孩子需要养活而反对。
预设二:渔夫会训斥桑娜,管那么多干什么?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
预设三:渔夫提议把两个孤儿抱回来。
……
2、再次引出“悬念”。
师:渔夫究竟会怎么说呢?小说读到这里,作者又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贴“悬念”)这个悬念在我们心中,也在桑娜的心中!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悬念打开第四个信封。
3、评价小说的结局。
师:读完了。这个结局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大部分同学不一样)
师:那大家觉得这个结局怎么样?
(生回答)
4、评价桑娜桑娜和渔夫。
师:那现在让你用一个词来评价桑娜和渔夫的话,你会怎么评价?(善良)
师:善良!怎样的善良?(通过举富人捐赠的例子,引导学生说出桑娜和渔夫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是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六、揭开开课时的“悬念”、并总结连续的悬念对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小说读完了,还记得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要想让小说的情节吸引人,只靠一个悬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另一样东西?我想现在同学们应该能看到黑板贴上的字了。(揭开“悬念”二字。)
师:同学们,要想让一篇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只靠一个悬念是不够的,它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悬念!
七、从人物、情节、环境方面评价这篇小说。
师:那现在,谁能从小说的三个要素方面,评价一下这篇小说?
(人物的形象刻画的很深刻,尤其是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故事的情节中有很多悬念,让我们读起来很有兴趣;环境描写尤其是屋内的环境描写为我们烘托出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还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
八、猜课题、揭示课题,评价课题。
师:同学们评价得很全面,我们都说这篇小说写得好,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知道这篇小说的名字呢?谁能给它起个名字?请写在第一部分的最上端。
(生说,教师评价。学生可能围绕“夫妇二人”“善良”“两个孩子”等字眼给小说起名字。)
师:这篇小说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这个名字好吗?(好)为什么好?
学生评价“穷人”这个题目。教师将同学为小说拟的题目与“穷人”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在题目中也有悬念。
九、借助课题,提炼中心——“穷人不穷”。
师:同学们,请看课文插图。穷人!他们穷吗?(穷)
师:真的穷吗?再想想,真的穷吗?
生:不穷,因为他们的心是善良的,他们的内心是富有的。
师:不穷!因为他们精神是富有的!他们的心灵是高贵的!下课!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穷人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10页。
小学语文13 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3 桥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