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件PPT+教学设计+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完整版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32气压带和风带pptx、3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docx、麦哲伦海峡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地理高二年级上册《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课题名3.2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于分布特征。2、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参学生准备:导学案,课本,笔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 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城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讲授新课】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述①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②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③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全球的气候。④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2.大气环流的组成(一)单圈环流(理想状态)1.形成条件(假设):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不自传(无地转偏向力)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2.成因: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垂直方向赤道地区:上升气流两极地区:下沉气流水平方向北半球:北风南半球:南风(二)三圈环流1.形成条件(假设):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自传(产生地转偏向力)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赤道低压带(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低纬环流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中纬环流盛行西风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原因)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高纬环流极地高压带(热力原因)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①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③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②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课堂练习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B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B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D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C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5~7题。5.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B )A.① B.③ C.⑤ D.⑥6.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C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7.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C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①~⑦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①_赤道低气压带___,②_副热带高气压带_,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⑤东北信风带,⑥盛行西风带,⑦极地东风带。(2)该图为___北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3)若①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夏_______季。(4)在全球气压带中,属于热低压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属于热高压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冷高压的是极地高气压带,属于冷低压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填名称)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分布(1)冬季 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2)夏季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季风环流(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形成的。7月,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3)典型分布区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其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东亚季风区: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温差打,气压梯度大,夏季温差小,气压梯度小。南亚季风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青藏高原阻挡使冬季风势力减弱。活动: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1.如图所示,冬季(图a)和夏季(图b)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完成下列要求。(1)冬季,大陆上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高气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夏季,大陆上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低气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2.如果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块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压中心会切断附近的气压带。自学窗: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东部季风气候由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是对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这段描述使用用“东部”“西北部”、“西南部”、“自南向北”等表示方位词汇,清晰的勾勒出我国气候分布的空间格局。类似的方法,还见于对地形分布、人口分布等的描述中。可见,按照方位描述特定区城内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地理描述的常用方法。 方位包含方向和位置两层含义。当按照方位描述特定区城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时,实际上已将该区域作了空间的划分,关注了不同分布区的位置关系和邻接关系等,因而可以准确地概括该地理事物在区域中的分布特征。 仔细分析关于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还能归纳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的常用方法:有主次,即由人口、城市、经济等密集且所占面积最大的“东说起;分层次,即先描述全国,再描述下一层次的东部;按顺序,如“自南向北"。此外,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时还常用到“中部”“四周”,以及“在…周围(附近)”"“以……为中心”等。例如,亚洲的寓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四周。课堂练习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C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3.下列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4.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图2-19),回答下列问题。(1).A为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2).B为西南季风,C为东南季风。(3) .比较澳大利亚西北部和C处两地风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东南 季风不同点:C处为夏季风,性质热湿;而澳大利亚西北部是冬季风,性质冷干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述2.大气环流的组成(一)单圈环流(二)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分布3.季风环流教学反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运动,海洋和陆地,地转偏向力,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盛行西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有规律,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②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