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994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教案
- 第七单元第八节《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83 次下载
- 第七单元第九节《登泰山记》第一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82 次下载
- 第八单元第一节《丰富词语积累》课件+教案 课件 79 次下载
- 第八单元第二节《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课件+教案 课件 81 次下载
- 第八单元第三节《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课件+教案 课件 8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整版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整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pptx、第七单元第十节《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 | 登泰山记 |
教学目标 | 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理清本文思路。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读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4.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
教学重点 | 1.体会语言精炼、用词生动、修辞巧妙等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背诵课文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1.播放桐城派的影响
二、深入探究 1.分析第三段 (1)疏通本段字词(见课件) (2)第三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泰山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明确:泰山观日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 如果说泰山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3)第三段中作者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1)疏通本段字词(见课件) (2)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明确: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它,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
(1)疏通本段字词(见课件) (2)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明确: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三、巩固提升 1.写作特点 (1)善于取舍,叙事简洁明快。 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时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泰山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2)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 作者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在对细节特征的刻画中侧面烘托了对泰山的大印象。如写泰山高峻,作者不直接写泰山之高,而写“其级七千有余”,登临山顶,“半山居雾”,站在日观亭中,“足下皆云漫”。又如写雪,作者除了“雪与人膝齐”一句直言雪大之外,其余是用“明烛天南"“白若樗蒲"“绛皓驳色”等从旁烘托。作者写天气寒冷则用“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的细节来渲染,而没有直接写自己感觉寒冷。全文景物描写的成分不多,但作者抓住了典型细节并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来写泰山的景象,使人读来如身临其境。 (3)有序有物,章法严谨。 全文由介绍泰山到记叙登泰山的经过,进而描写登泰山所见之景,围绕泰山逐层推进,并然有序。全文除第一段以时间为顺序外,其他多以游者行踪为线索,写清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有条不紊,前后呼应,作者很好地实践了“言有序”的写作理论。 九、补充资料 (1)了解“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2)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
|
布置作业 |
|
板书设计 | 泰山日出图 泰山人文图 善于取舍 刻画细节 泰山冬日图 |
教学反思 | 新课标要求背诵课文,部分学生对于背诵是难题。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16.2* 登泰山记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162《登泰山记》PPTpptx、162《登泰山记》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62《登泰山记》课件pptx、162《登泰山记》学案docx、162《登泰山记》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