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上阕在描绘景色时所运用的“炼字”艺术。因此,本课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在“炼字”的基础上总结上阕所绘之景的特征,探究苏轼在写景上的艺术化加工;
    2.赏析下阕所怀之人的形象特点,探究苏轼在写人上的艺术化加工;
    3.缘景明情,缘人明己,思考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任务探究一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这首词缘情绘景,缘景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意境意味幽远。
    【任务设计】
    1.课前预习:绘出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所描绘的赤壁图景。
    2.展示学生画作。
    3.问题探究:
    元丰五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书法”“千古文章”《前后赤壁赋》。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中描绘赤壁之景的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
    (1)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要点:词中景雄奇壮阔、惊心动魄;赋中景平静美好、广阔明朗。
    (2)苏轼游赤壁所见的江水,出现在词与赋中迥然不同,哪一段更符合实际情况?
    要点:从季节、地势、游玩方式上来考虑,赋中景更符合整体的景致实况。
    (3)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一段,苏轼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要点:营造旷远深邃的意境、千古兴亡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自己画,能够更直接地感悟词中所绘赤壁图景的特点。
    ②在与同期作品《赤壁赋》的对比中,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见之景的艺术化加工。
    ③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营造怀古氛围,为下阕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任务探究二一代儒将垂青史——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任务设计】
    课前预习:
    (1)假设周瑜出席“千古风流人物”大赛并拿了奖,请你依据《三国志·周瑜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
    (2)结合你对周瑜的了解,为周瑜画一张像。
    2.展示学生撰写的颁奖词,看正史中的周瑜。
    3.展示学生画作,说“我”眼中的周瑜。
    4.回归文本,品苏轼笔下的周瑜。
    5.问题探究:
    (1)三种角度看周瑜,他的形象有何异同?
    要点:正史全面客观,自画形象直接,文本重点突出。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删去其中哪一句,对于展现周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没有太大影响?
    要点:“小乔初嫁了”。
    (3)史料记载,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而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两件事相隔十年之久。为何苏轼要特意加上这件事,还说“小乔初嫁了”,是他错了吗?
    要点:这是一种缩小化的夸张,从三个方面突显周瑜的意气风发,反衬自己的失意惆怅。
    【设计意图】
    ①读正史,看周瑜,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以及性格爱好;让学生自己画周瑜,能够反映学生心中对周瑜最直接的印象;回归文本,明确苏轼笔下周瑜的形象特点,能够反映他为何仰慕周瑜。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比较饱满。
    ②从三种角度看周瑜,可以发现赤壁之战是其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周瑜最具有标志性的名片,这也是苏轼游赤壁会“遥想公瑾”的原因,呼应任务探究一的落脚点:以赤壁之景引出赤壁之人。
    ③在选材上,苏轼除了选取赤壁之战外,特意加上“小乔初嫁了”一事,这是正史和学生画作中都没有强调的内容。品读这一句,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怀之人的艺术化加工。
    ④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美人衬英雄;夸张手法突显周瑜的春风得意、年轻有为,反衬自己屡遭失意、早生华发;纳小乔一事,间接反映了孙氏兄弟对周瑜的信任和器重,暗含苏轼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感慨,为抒情服务。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词人简介,题目解读,整体感知,品读全词,板书,当堂背诵此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词牌,了解作者,了解怀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及反思,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