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0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02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导学案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共34页。

    2课 烛之武退秦师

     

    素养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梳理重点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探究句式规律,培养文言语感。

    2梳理故事情节补充相关背景探析文本的细节疑点提升思维能力。

    3赏析说辞艺术理清烛之武的说理思路感受强大的逻辑力量品读其人物形象。

    4拓展文外视野感悟春秋士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任务一  破解古语密码

    情境任务

    《文史春秋》的经典记忆栏目将围绕烛之武退秦师事件开辟专栏。作为本刊的文学编辑你将负责撰写专题稿件。《左传》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本次事件的经过,文本记述以古汉语方式呈现。作为文学编辑,你需要具备良好的古代汉语知识基础,如此才能读通文本、理解文意。

    活动1:梳理古文中的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可以充实自己的文言词库逐步培养文言语感。请根据相关例句填写下面的卡片扫清文言障碍。

    通假字

    通假字

    本字

    词义或词性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

     

     

     

    失其所与不知

     

     

     

     

    参考答案 句末语气词

    供给、提供

    高兴

    聪明、明智

    古今异义

    原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参考答案 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今义:旧时俗称仪仗;管家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资粮

    今义:疲倦,没有精神

    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续表

    参考答案 文言实词

    A

    名词军队 名词老师

    B

    动词推辞 动词告别

    C.

    动词答应 动词赞同 数词表约数 名词处所

    D

    动词……为边邑 形容词庸俗、鄙陋

    E

    动词渡河 动词成功 动词帮助

    F

    动词没有 副词暗中 形容词地位低

    G

    动词损害 形容词疲惫

    文言虚词

    A

    连词因为 介词拿、用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 介词

    B

    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

    语气词表陈述 兼词相当于于之 兼词从哪里 代词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

    D

    语气副词表祈使 代词他 代词自己的

    重点词语

    词语

    解释

    夫晋之有

     

    臣之壮也不如人

     

    而出

     

    以烦执事

     

    且君为晋军

     

    既东

     

    秦以利晋

     

    失其所

     

    人之力而敝之

     

    焉用亡郑以

     

    参考答案 厌:满足

    犹:尚且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尝:曾经。赐:恩惠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阙:侵损削减

    与:结交同盟

    因:依靠

    陪:增加

    词类活用(活用词语自行标出)

    原句

    类型

    解释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

     

     

    邻之厚君之薄也

     

     

    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且贰于楚也

     

     

    与郑人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 名词作动词驻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鄙,活用作动词,以……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朝、夕,均为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活动2: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式特点鲜明平时要注意观察梳理归纳逐步掌握句式规律。请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总结句式特点。

    特殊句式

    原句

    类型

    正确句型

    翻译

    规律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晋军函陵

     

     

     

     

    夫晋何厌之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是寡人之过也

     

     

     

     

    参考答案 状语后置 以其于晋无礼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介词领起的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介词领起的状语后置

    省略句 晋军()函陵 晋军驻扎在函陵 省略介词

    宾语前置 夫晋,有()何厌夫晋,有何厌()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助词使宾语提前

    省略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舍弃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省略代词

    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 “……表判断

    学习任务二  专题内容研究

    情境任务

    本刊专栏将围绕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专题写作。专栏设置故事·悦读”“人物·印象两个板块。作为本刊编辑请你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搜集历史资料深挖细研、拨云见日为撰写专题稿件做好内容研究。

    活动1:探究事件疑惑点——情节分析

    为了给故事·悦读板块撰写导语编者首先要对事件进行全面把握分析情节中隐藏的细节探究事件背后的疑惑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链接思考下列问题。

    (1)退字是整个文章的线索串联起烛之武、佚之狐、郑伯、晋侯等人。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把握事件的主要情节。

    佚之狐举荐烛之武退秦师——    退

    郑伯请求烛之武劝退秦师——    退

    烛之武善用智谋劝退秦师——    退

    晋侯分析局势后被迫退兵——    退

    参考答案 荐 求 智 逼

    (2)秦晋为何联合行动共同围郑?

    答:                                    

                                        

    参考答案 秦晋两国历史上互通婚姻关系密切。两国都想要向外扩张、争夺霸权晋国要出兵攻打郑国秦国自然参与其中想趁此分得一杯羹

    (3)烛之武为何选择劝谏秦军而非晋军?

    背景链接一:

    重耳过郑

    重耳路过郑国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又与我们同为姬姓。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拒绝对重耳以礼相待。叔瞻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但郑文公对叔瞻的劝告不予理睬。

    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4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结果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因之前无礼于重耳所以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国战败后,郑文公内心恐惧,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成为盟主,郑国也参与此次会盟。但晋、郑之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国既出兵帮助楚国,又盟于晋国,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背景链接二:

    秦晋之好

    公元前676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后来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即晋惠公。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最后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

    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于是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嬴改嫁给他。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晋之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答:                                    

                                        

    参考答案 原文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两点: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由背景链接一可知重耳流亡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由背景链接二可知晋楚争霸时郑国出兵帮助楚国。这两件事都与晋国有关秦、郑之间没有直接矛盾冲突因此烛之武成功劝退秦军的可能性更大。

    (4)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请为故事·悦读板块撰写一段导语。要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超过150字。

    答:                                    

                                        

    参考答案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群雄争霸战争纷起外交频繁诸侯国形势错综复杂。公元前630秦晋两国结成盟军围困郑国。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郑国危在旦夕存亡之际烛之武挺身而出……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年逾古稀的烛之武如何拨开表象迷雾悉国家局势,巧借三寸之舌,纾解国难,智退秦军。

    活动2:聚焦人物闪光点——形象赏析

    烛之武是此次历史事件的主角专题报道中要对人物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挖掘。请根据烛之武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人物·印象板块积累素材。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揣摩其话语中”“两字传达出的语气和心情从中可看出烛之武具有何种才能?

    答:                                    

                                        

    参考答案 危:急切;紧张、担忧。

    必:坚定;自信、果断。

    烛之武的形象:国家存亡之际佚之狐胸有成竹地向国君举荐烛之武认为如果派烛之武面见秦军必定撤退。态度坚决语气果断。烛之武虽未正式出场但从佚之狐坚定的言语中已经侧面烘托出烛之武有杰出的外交才能字表明只有烛之武能拯救国家的危难,凸显其重要性。

    (2)面对郑伯的请求烛之武先辞后许这是否有损烛之武的英雄形象?

    答:                                    

                                        

    参考答案 烛之武年轻时未受重用才能不得发挥。他的牢骚和委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郑伯诚恳认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烛之武放下过去扛起责任出使秦军。这更凸显出烛之武在国家危难时不计个人得失,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义勇精神和爱国情怀。

    (3)前人曾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据前期调查了解在跌宕起伏的事件当中读者最想得知烛之武究竟是如何凭借三寸之舌成功消弭一场战争的。请细读文本划分层次。填写下面表格梳理烛之武的说理思路赏析其说理技巧。思考烛之武的这番话究竟高明在何处?

    背景链接:

    惠公背约

    (晋献公之子)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於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奚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立为君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

    ——《史记·秦本纪》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

    ——《史记·晋世家》

    说理内容

    说理思路

    说理技巧

     

     

     

     

     

     

     

     

     

     

     

     

     

    高明之处:                                    

                                        

    参考答案 

    说理内容

    说理思路

    说理技巧

    秦晋围郑

    郑已知亡

    现实:目前形式上郑国脱困无望;地理位置上攻郑有害;长远战略上舍郑有益

    以退为进消除戒备(示弱)

    越国鄙远

    亡郑陪邻

    阐明利害动摇(述害)

    舍郑无害

    共其乏困

    替秦着想拉拢利诱(陈利)

    秦为晋赐背信弃义

    历史:晋国过河拆桥

    以史为鉴挑拨秦晋(引史)

    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未来:晋国贪得无厌恐将阙秦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申患)

    高明之处:巧施攻心术:善抓对方心理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既无据理质问又未苦苦哀求而是坦言郑国必败迎合秦王心理。甚至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分析利弊利于秦王接受。

    善察矛盾处:善于从秦晋联盟的表象中观察利用二者历史中的过节、现实争霸的矛盾,把过去晋惠公的事联系到眼前晋文公的身上,看似无理,实际有内在关联。揭示过程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态度不卑不亢,诚恳慷慨;言辞委婉透辟、柔中带刚;思路清晰缜密,富有逻辑。

    (4)人物·印象板块将着重围绕烛之武进行写作主标题为临危受命纾国难巧言论辩智退敌。根据上述分析挖掘烛之武身上的闪光点从品德才能方面为文章拟写三则小标题并简要概括每则标题下的主要内容。

    答:                                    

                                        

    参考答案 志士爱国心不移

    深明大义忠诚爱国。年轻时虽不得重用但关键时刻烛之武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前嫌出使秦营以一己之力化解国难。爱国情怀令人感佩。

    勇士无畏赴敌营

    知难而上勇敢无畏。此番出使成败难料生死未卜。烛之武不顾性命之忧勇赴国难。选择在夜晚用绳索吊出城以掩人耳目秘密行动勇士形象彰显无疑。

    辩士机智巧攻心

    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烛之武仅用125个字,就成功化解了一场事关郑国存亡的战争。他巧于攻心,善于言辩。劝谏过程中态度不卑不亢,诚恳慷慨;言辞委婉透辟、柔中带刚;思路清晰缜密,富有逻辑。辩士形象深入人心。

     

    学习任务三  读者互动交流

    情境任务

    专题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讨论热潮,专栏为此特地开辟了互动·释疑读者·漫思两个板块,请你分别以编辑的身份和读者的身份写信,进一步分享阅读研究的收获。

    活动1互动·释疑板块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下面是一位中学生在信件中提出的问题请查阅相关资料以编辑的名义就此问题进行回复。

    读者问题: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劝谏后选择退兵。烛之武游说成功仅仅是靠巧妙的辞令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背景链接:

    践土之盟

    秦晋围郑前两年(632)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

    【编者回复】

                                        

                                        

    参考答案 

    亲爱的读者朋友:

    您好!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也感谢您参与互动交流。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确实烛之武能成功劝退秦军除了其辞令技巧外更关键的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秦晋和谐的表面关系下引而未发的矛盾——争夺霸权。

    秦国历史上曾多次帮助晋国秦晋两国在晋惠公时期发生过战争惠公被俘在秦穆公帮助重耳成为晋文公后秦晋保持密切关系此间没有发生战争。但在秦晋围郑前两年(632)晋文公在践土之盟上受周天子册命成为霸主秦强晋弱的形势已经悄然改变。而亲历了从晋惠公到晋文公这段历史的秦穆公不可能没有想法。烛之武的高明之处绝非仅仅是设辞巧、口舌利。他深刻洞察到大国关系的实质,在劝说过程中直击秦王心中的隐忧,这才是烛之武成功的关键。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顺颂

    学祺!

    活动2读者·漫思板块为读者创设了讨论话题请你以读者的身份给编辑部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下面这个问题的见解。

    话题中心:秦军败盟毁约临阵撤退。子犯怒而请攻晋侯却以不仁”“不知”“不武为由理智劝说最终撤军。有人称赞晋文公此举合乎有人认为晋文公此举是为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背景链接一:

    关于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左传·桓公二年》)

    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战国时七个大诸侯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言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册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背景链接二:

    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於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於是欲得叔詹为(侮辱)。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於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原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史记·郑世家》)

    【读者来信】

                                        

                                        

    参考答案 

    尊敬的《文史春秋》编辑:

    您好读完贵刊经典记忆专题对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分析我收获良多。这个专题不仅加深了我对烛之武的认识和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我探究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我对贵刊在读者·漫思板块中创设的话题很感兴趣特此写信分享自己不成熟的思考以期与文学爱好者们一同交流。

    春秋相比战国而言仍较为尊礼重信。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是一种道德归依,成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的文化力量。《左传》中记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可见的重要性。《左传》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重视儒家倡导的,在历史叙述中多次强调的观念。大国之间交往要合乎,晋文公正是以郑国无礼为由,出兵围郑的。秦穆公在历史上曾帮助晋文公成为国君,秦国对晋国有恩,此时出兵攻秦是不合仁义的,也是不合的,因此有人称赞晋文公撤兵的举动合乎

    但是春秋无义战。晋国看似是在尊的前提下撤军的,但仔细推敲,实则是以为出发点进行权衡。《左传》叙事简洁,部分细节未做记载,阅读《史记》相关内容会发现,晋文公此番围郑并非没有收获,他一方面使郑国杀了贤明的大臣叔詹,一洗前恨,同时迫使郑国立亲近晋国的子兰为太子,长远布局,可谓是收益颇丰。如果讲,晋国当初就不会对秦国言而无信,现在也不必出兵灭郑,日后更不会在崤函之地伏击秦军,致使其全军覆没。不仁只是晋文公的借口而已。秦晋联盟,实力强大,攻打郑国轻而易举。但此刻秦国变卦,秦郑结盟,晋国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对抗,强硬出击不仅可能面临失败,更会彻底割断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化友为敌,此举显然是不明智的。秦国已然撤退,晋国继续发动战争,只是为了逞一时之气,达不到出兵攻郑的目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不知”“不武才是晋国撤兵的真实原因,撤军是晋文公对现实情况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冷静判断后做出的选择。晋文公此举既避免了晋国贸然出兵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尊礼重义的良好形象,巩固了地位,收获了人心。因此可以说晋国的撤军是在权衡利弊下做出的明智选择。

    最后,感谢贵刊创设话题供文学爱好者们漫思畅谈,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理解和思考,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敬祝

    编安!

     

                        

    借助工具书阅读拓展篇目感悟春秋士人的家国情怀领略古代使者的外交风范。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选文一:

    申包胥哭秦庭

    《左传》

    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昼夜不尽声,勺饮不进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文二: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文三:

    展喜犒师

    《左传》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探究任务:

    1阅读上面三篇文言短文概括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申包胥:忠君爱国勇敢坚毅。

    简析:君流亡在外楚国面临倾覆。身为臣子他未受君托付放下颜面在秦庭放声大哭是需要勇气的。七天七夜滴水不沾用诚心打动秦王是需要毅力的。支撑他的是植根内心忠君爱国的坚定信念。他忠诚不移的品德和挺身而出、纾解国难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2)屈完:坚毅果敢、沉稳冷静、机智灵敏,随机应变。

    简析:楚国面临危机,屈完奉命出使。面对齐桓公表现出来的友好态度,他谦虚谨慎地应对,尊重对方,以礼相待;面对齐桓公突然转变的霸道态度和蛮横语气,他沉稳冷静、机智应对,言辞慷慨,展现了楚国誓死抗敌的决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3)展喜:谦和有礼、机智善辩、从容镇定。

    简析:齐孝公率军攻打鲁国展喜却要犒劳齐师绝口不提进犯一事反而以礼相待礼数周到神态举止不慌不忙从容镇定。齐侯狂傲自大居高临下展喜不卑不亢机智应对以史为鉴捍卫了祖国尊严。

    2比较烛之武、屈完、展喜三人的辞令艺术。

    答:                                    

                                        

    参考答案 (1)说理角度:烛之武:从对方角度出发站在秦王立场上替秦着想分析利弊。洞悉晋秦间隐而未露的矛盾直击秦王内心的隐忧

    屈完:从对方对待本国的不同态度入手表明应对措施。

    展喜:从历史和孝义入手。吃透孝公急于称霸、重温父亲霸业旧梦的心理,以史为鉴,以孝公父亲桓公为例,表明称霸靠的是广修仁义而非动用武力。动用武力会叛逆孝道、失去人心。

    (2)态度言辞:三人都使用敬辞谦和有礼语气和态度不卑不亢。

    烛之武的言辞相对委婉诚恳。

    屈完则言辞慷慨更加针锋相对、刚柔相济。

    展喜则在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激烈的抗争。

     

    附:自主学习空间

    生平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为姜子牙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作品

    《左传》和《国语》。

    评价

    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唐太宗封左丘明为经师明嘉靖帝封左丘明为先儒明崇祯帝封左丘明为先贤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使者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5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素结秦晋之好(即两家联姻)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要争夺霸权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自然形成了。

    1史书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主要有以下六种体例:

    体例

    特点

    示例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孔子《春秋》、左丘明《左传》、司马光《资治通鉴》

    纪传体

    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如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2《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是《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3、秦围郑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第三等。爵位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

    4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时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从西方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方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后来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因为。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作为公子出亡时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节接待他。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贰从属二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函陵:郑国

    段解:首段虽只有25却包含多层意思作用甚大:写出了当时郑国危急的形势(两大国围攻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推辞。之(壮也):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层解:佚之狐推荐烛之武而烛之武婉辞拒绝。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交代了烛之武目前的境况即一个久不为重用的老臣。

    层解:郑文公贵为诚恳道歉引咎自责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

    段解:烛之武先是婉拒后又承担起说秦重任这就使这篇说理性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毫不呆板。一个点明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他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一部分内容用粗线条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行为做了铺垫。

    经。若:如果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不译。益:好处。敢以烦执事:这是客气的说法意为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介词后面

    层解:以退为进使对方放松戒备。

    邑。焉用:何用为什么用。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薄:削弱。若:如果。以为:以之为把它(郑国)当作。行李:外交使者。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共

    层解:阐明利害动摇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话是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济:渡河。厌:同满足。既:已经……之后。封:第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使……成为疆界。第二个疆界。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焉:兼词于何从哪里。之:代指土地。以:表目的的连词。利:使动用法……受益。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祈请。图:考虑。说:同高兴。盟:

    层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段解:烛之武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并不乞怜。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使人信服。最后秦伯不仅答允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的假设或条件。夫(fú)人:那个人指秦穆公。及:到。此:代词指晋文公回国继任君位。晋文公在外流亡19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君。因:依靠。敝:损害。所与:所结交的人(或国家)。与结交、同盟。知:同明智、聪明。以:介词用。易:替代。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语气助词这里表祈使语气

    段解:在秦穆公背叛同盟、单独和郑国媾和的情况下晋军并未向秦军进攻可见晋文公并不昏庸。他向子犯解释理由的一番话更显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不愧为一代君。倘若进攻秦军势必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       B.郑既知亡矣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B

    解析 ACD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若不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

    D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答案 B

    解析 济:渡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均为介词对。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郑国/语气助词表示祈使还是。C连词因为/介词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答案 C

    解析 C有益:古今意义相同有益处。A夫人:古义为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是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B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带的包裹。D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

    A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函陵

    C缒而出

    D且君尝为晋君

    答案 B

    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驻扎/结盟。A名词作状语在东面。C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动词作名词恩惠。

    6下列各句为省略句补上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从之。(烛之武)辞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晋侯)乃还

    答案 D

    解析 省略的主语应为秦伯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B《左传》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文中的秦伯、晋侯、郑伯佚之狐、子犯皆着墨不多但都立体可感栩栩如生。

    C春秋时秦晋两国在外交上保持同盟关系同进同守互相支持和帮助。后就用秦晋之好来指两国关系非常好。

    D暮春季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是第一,是第二,是第三,即最后一个月,所以又可用表示。

    答案 C

    解析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结为秦晋之好。后来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将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                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答案 (1)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二、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赤壁之战

    司马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请为将军筹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与操遇于赤壁。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选自《语文读本1有删改)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B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C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D.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要注意”“”“等代词作主语的情况据此断句第一个前有不可断开而应在前断开;第二个与第一个前可断开;此天以君授孤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前应断句排除AC两项。修饰与孤合中间不能断句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桑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而得名治所九江。

    B中国即中原地区与现代汉语的中国不同。

    C北面是北方意思是投降以后要迁往北方。

    D会猎表面意思是一同打猎实际上是会战。

    答案 C

    解析 北面是面北意思是面朝北俯首称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明察形势说话讲究艺术。他先用激将法激孙权而后指出孙刘方面有实力曹操方面有诸多不利因素,劝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

    B孙权手下的人物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态度不同他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昭为代表的主降派一派是以鲁肃、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

    C鲁肃面对众人之议却默然不语是因为其早为自己做好了战后的打算——跟随曹操一样能够享受高官厚禄可见其高瞻远瞩老谋深算。

    D周瑜主张抗击曹操态度坚决。他劝说孙权坚定战胜曹操的决心自己则有必胜的信心果然在赤壁和曹操刚一交锋就占据了上风。

    答案 C

    解析 是因为其早为自己做好了战后的打算——跟随曹操无中生有,默然不语是想要另找时机劝孙权迎战;老谋深算说法不妥,言过其实。所以选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译文:                                    

                                        

    (2)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译文:                                    

                                        

    (3)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译文:                                    

                                        

    答案 (1)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

    (2)将军您迎顺曹操,想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3)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

    13诸葛亮劝说孙权孙刘联合抗曹的理由是什么?

    答:                                    

                                        

    答案 刘备的精锐士兵还有一万。曹操的士兵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北方的士兵不习惯水战。荆州的民众不是真心归附曹操。

    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决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朝拜称臣侍奉他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有(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抵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地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们看,没有一个不像听到巨响一样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我以为最好的打算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可以迎顺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想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确定场地,挑选角色,确定时间,准备道具,安排场次,揣摩语气 朗读+翻译+语气,给主角说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走进作者,了解左传,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故事背景,重耳过郑,城濮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走进作者,了解左传,故事背景,重耳过郑,城濮之战,秦晋之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