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最全知识点总结
展开八年级上册物理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
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 或 km·h-1,1m/s=3.6km/h。v=s t ,变形可得:s=vt,t=s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Hz 。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 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 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
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
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
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
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
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
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
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
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 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
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
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
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
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
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
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
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
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
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从岸边看水中鱼 N 的光路图(图 1): 图中的 N 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
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
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混合 而成的。这是英国 牛顿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折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绿 色上衣,
黑 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红外线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紫
外线 。
(2)、 红外线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3)红外线烧烤食
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 c 。(2)杀死 微生物 灭菌。(3)
能使 荧光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 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
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
图
透镜
不动
时的
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
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
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
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
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
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
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
不动 时的 调整 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
箱缩短
(位置降低),投影仪远
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
(位置提高),投影仪靠
近屏幕
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
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 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
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
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
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
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 2f
照相机 f<u<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并远离凸透镜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视网膜 上,再通过视神经
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方。可以戴 凹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发散 光
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方。可以戴 凸透 镜来矫正。因为
它具有 会聚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
...,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目 镜和 物 镜组成,都是 凸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幻灯机 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成放.
大的虚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
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
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用字母 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 1000 kg,1kg= 1000 g=1000000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 50 kg
(2)实验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质量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 的桌面上,之后把 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 0 刻线 处,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中线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右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加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加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 质量+ 游码读数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镊子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 位置 、 状态 、 温度 、 形状 而改变。1kg 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1kg 2kg 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2kg ,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
质量不变 (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 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 1.0
×103kg/m3,读作 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 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 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 P,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 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
公式 M=PV 求出质量。
3、 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 V=M/P 求得
4、 配需要物质的密度:用平均密度 P=(M1+M2)/(V1+V2)
5、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密度、质量、体积的变化。
6、 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体积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质量 变小
7、 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变小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8、 水在 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下层 ,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4 ℃而不会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