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
展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光源 。
2.早操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光沿直线传播 。
3.把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铅笔看起来变弯了,这是 光的折射 现象。
4.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光的行进方向会发生改变,原来的白色光被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不同颜色的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5.任何物体都能 反射光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 反射的光 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越好 。
6.潜望镜有两片 平面镜 ,与水平面成 45° 角。
7.地球的半径有 6000 多千米,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地壳 、 地幔 、 地核 三个圈层。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
8.黄土高原的沟壑形成的原因是 水流侵蚀 。
9.地面的岩石、沙土在 水 、 风 、 重力 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C )。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C )。
3.三棱镜能分解白光,是因为( B )。
4.下列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B )。
5.内蒙古草原所属的地形是( B )。
6.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升高,是因为它( B )。
7.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B )。
8.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16分)
1.光可以穿过任何物体。( ✕ )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 ✕ )
3.在河里捕鱼时,我们应将鱼叉刺向看到的鱼的位置。( ✕ )
4.光遇到表面粗糙的物体不会发生反射。( ✕ )
5.地壳在地球表面各处的厚度不同,大陆的地壳要比海洋厚。( √ )
6.地球表面的地形从未改变过。( ✕ )
7.草原上的土地很容易被侵蚀。( ✕ )
8.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 )
四、画图题。(共18分)
1.画出下列图中光线的传播路线。(8分)
(1) (2)
2.在下图中画出潜望镜中镜子的位置,并画出光线示意图。(10分)
五、综合题。(共32分)
1.下图是“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请你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用手电筒照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图1的纸屏上出现光斑,图2的纸屏上没有光斑 。(4分)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4分)
图1的纸屏上出现光斑,图2的纸屏上没有光
(3)要想使图2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怎样操作?(4分)
移动第二张卡纸,保持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2.如下图所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分别照射玻璃、纸和书,在它们的前面分别放置一个杯子。请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玻璃、纸和书后面观察到杯子的清晰程度: 在玻璃后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杯子的细节;在纸后面可以看到杯子,但看不清细节;在书后面看不到杯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光可以通过玻璃,部分通过纸,不能通过书 。(4分)
(2)我们能看见杯子是因为( B )。(4分)
B.杯子反射手电筒的光
清楚地看到杯子的细节;在纸后面可以看到杯子,但看不清细节;在
部分通过纸,不能通过书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共14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折射色散,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摆绳长短,等时性,良好的社会适应能,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从大到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PPT讲解 (含答案+动画),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蒸气,一定要在,因为雨过天晴后,蒸发到空气中了,所以会慢慢消失,沉下去的是铁屑,需要的材料,③搅拌棒④小刀,水的温度,水温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