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45页。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 秋思四学习要求: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会默写。2、了解诗歌背景及相关作家作品。3、理解诗歌内容和作家思想情感。诗歌分类按音律分: 古体诗 近体诗(律诗 绝句) 近体诗四联:首,颔,颈,尾按内容来分:叙事诗、抒情诗、 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观沧海曹操远眺古体诗、抒情诗作家作品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 (qiáo)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背景简介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打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huán)族及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此诗。本诗选择《乐府诗集》中的《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由四章组成,各章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观沧海》为其第一章。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章则可以独立成篇。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 ,山岛竦峙(sǒng zhì)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思考: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观2、作者登上碣石山,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找出写景的诗句,并用生动地语言加以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树木葱茏,百草丰美。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实景)3、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的感受如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虚景合作探究:本诗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诗言志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雄心抱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登上碣石山,远眺苍茫的大海。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庆幸的很,让我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吧。小结: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诵读背默。 2.说诗句的大意,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赏析名句。学习目标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标题解说 说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标题解说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在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了龙标,一路上要跋涉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合作学习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1.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 王湾停留作家作品: 王湾,唐代洛阳人。背景: 作者于某年腊月到江南,当泊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心中思乡愁绪,吟成此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选自《全唐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行客前进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我”正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写出了旅途的奔波,游子的辛苦与劳累。诗人行船之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三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和煦的春风鼓动着高高挂起的白帆,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之上。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 含着怎样的哲理呢?答:此联写景蕴涵深刻哲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突出时间过得极快,含蓄传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诗歌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一联表现出来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大意: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之上。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选自《全唐诗》天 净 沙 秋思 马 致 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介绍作者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 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考1、这首曲描写了哪些意象?烘托了怎样的氛围?2、哪句最能表现思乡之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凄凉、悲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小试牛刀你能否描绘一下这幅深秋晚景图?把这首曲子改编成一篇小散文呢?100字左右。写法探究此曲前三句诗用18个字描绘了9种事物,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名词连缀,生动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画面简洁,生动、凝练。寓情于景,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独愁苦之情。请你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景。答: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走在荒凉的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的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