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上海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PPT+练习题全册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42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42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4.2.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一样,密度比空气大 D.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B
【解析】
A: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故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故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接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是无效果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
2.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点燃 D.倾倒混合气体
【答案】A
【解析】
A、CO不与石灰水反应,CO2能与石灰水反应,通入足量石灰水,可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正确;
B、CO可与灼热的CuO反应,CO2不能与灼热的CuO反应,通过灼热的CuO可除去CO,不能除去CO2,此选项错误;
C、CO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错误;
D、CO与CO2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用倾倒的方法不能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有关CO与CO2的对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化合价不同 B.相同条件下密度不同
C.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C
【解析】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此选项正确;
B、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一氧化碳的密度大,此选项正确;
C、CO与CO2都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CO与CO2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此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易溶于水,即CO与CO2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C。
4.影响碳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 B.日光 C.水分 D.温度
【答案】D
【解析】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反应,在高温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反应;故影响碳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D。
5.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
A、组成: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B、性质: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C、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正确;
D、危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具有毒性,正确。
故选B。
6.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着火点
C.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解析】
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密度大于空气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选D。
7.关于CO2的化学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
C.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CO2能与石蕊反应
【答案】D
【解析】
A、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正确;
B、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B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CO2可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CO2不能与石蕊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故D不正确。
故选D。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仍降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9.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故选B。
10.“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答案】D
【解析】
雪碧”中含有碳酸,显酸性,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故选:D。
11.鉴别O2、CO、CO2的简便方法是
A.闻气味 B.测定它们是否有毒
C.用一根燃着的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C
【分析】
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还原性实验相对麻烦,而可燃性就操作较为简单;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考虑看是否能够支持燃烧;O2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
A、一氧化碳有毒,不适合于闻气味,且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因此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B、只有一氧化碳有毒,且测定毒性本身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能被点燃的是一氧化碳,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只有二氧化碳能使之变浑浊,而氧气和一氧化碳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答案】C
【解析】
A、实验A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B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误;
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
故选:C。
13.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③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④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⑤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⑥反应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解析】
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正确;
②、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故B错误;
③、
根据该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木炭的物质的量是40:3,故C错误;
④、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D正确;
⑤、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减少,故E错误;
⑥、如果碳过量会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故F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14.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是O2 B是CO2
B.A是CO2 B是O2
C.A是N2 B是O2
D.A是N2 B是CO2
【答案】B
【解析】
水草在水底通入一种气体,生成一种气体,明显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B。
15.如图是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先加热CuO,再通入CO
②CuO具有还原性
③玻璃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④既防止CO污染空气又充分利用能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CO具有可燃性,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通入CO,再加热CuO,以防加热时发生爆炸,此说法错误;
②CuO具有氧化性,此说法错误;
③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反应后变为铜,故固体逐渐由黑色变成红色,此说法正确;
④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燃烧掉,既防止CO污染空气又充分利用能源,此说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③④,故选D。
16.利用下图,欲除去X气体中的杂质,对应的Y正确的是
X杂质
Y
A
CO2(CO)
Cu
B
N2(O2)
Cu
C
CO(H2)
CuO
D
H2(H2O)
CuO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CO不与Cu反应,错误;
B、O2与Cu反应生成固体CuO,氮气不反应,正确;
C、CO和H2都与CuO反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D、水与CuO不反应,被提纯的H2与CuO反应生成铜和水,错误;
故选B。
17.如图为CO 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答案】D
【解析】
A、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说法不正确;
B、微粒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点燃条件时发生爆炸,挤压甲中的胶头滴管,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说法不正确;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丙中增加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不相等,说法错误;
D、“微型”实验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说法正确;
答案:D。
二、多选题
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
C.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D.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是剧毒
【答案】AB
【解析】
A、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与紫色的石蕊试液不反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故选项正确;
C、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19.下列属于导致“温室效应”的直接根源的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料
C.生产硫酸、硝酸的化工厂排放的尾气
D.大量砍伐破坏原始森林
【答案】AD
【解析】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直接根源,故选项正确;
B、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料,生成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直接根源,故选项错误;
C、生产硫酸、硝酸的化工厂排放的尾气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直接原因;故选项错误;
D、大量砍伐破坏原始森林,会使光合作用减弱,使自然界中的碳的循环减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2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且文字描述的事实相符的是( )
A.H2O+CO2═H2CO3 制作碳酸饮料
B.CuSO4+H2O═CuSO4•H2O 检验水的存在
C.C+O2CO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D.CuO+COCu+CO2 冶炼金属
【答案】AD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可利用该反应制作碳酸饮料。A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且没有配平。硫酸铜和5个结晶水形成:CuSO4·5H2O。所以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B错误;
C、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的是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可利用该反应冶炼金属。D正确。
故选AD。
2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答案】ABD
【解析】
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正确;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此选项正确;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能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错误;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此选项正确。故选ABD。
2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BD
【解析】
A、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错误;
B、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
C、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故C错误;
D、通过实验可知,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D正确。故选:BD。
三、填空题
23.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气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
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N2 CH4 P2O5
【解析】
①两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氮分子,氮气化学式为N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碳元素化合价为-4,氢元素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CH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为+5,氧元素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P2O5。
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还原氧化铜,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
24.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
③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_______。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答案】Ca CO2 He 化合
【解析】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③氦气的密度比较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故填:He;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5.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_____;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
【答案】③ ① ④ ②
【解析】
(1)约占空气体积的78%的气体是氮气,故填:③。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氧气,故填:①。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气体是稀有气体,故填:④。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②。
26.分析下列物质:石墨、活性炭、金刚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回答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
(2)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
(3)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
(4)容易造成人体中毒的是________.
【答案】金刚石 石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解析】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金刚石。
(2)石墨质软,能用来制作铅笔芯,故填:石墨。
(3)二氧化碳是能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故填: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是有毒的气体,能造成人体中毒,故填:一氧化碳。
27.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含碳物质。
用以上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焰色反应呈紫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碳酸饮料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CH4 C K2CO3 CO H2CO3
【解析】
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益的主要气体,所以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②、有机物为含碳氢及其衍生物的化合物,符号要求的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CH4。
③、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同素异形体也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要排列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物质属性,符号要求的为石墨,其化学式为C;
故答案为:C。
④、焰色反应为紫色,则含有钾元素,符号要求的为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2CO3;
故答案为:K2CO3。
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且与血红蛋白结合,抑制氧气输送,其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CO。
⑥、碳酸饮料主要含有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H2CO3。
28.化学兴趣小组用 X 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 X 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 _____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气体为 _____ ;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 _____ (填编号)与理由是 _____ 。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 _____ 种。
【答案】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CO CO+CuOCu+CO2 无水 CuSO4 粉末变蓝; E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3
【解析】
I.实验开始时,玻璃管中有很多空气,在做实验时,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先通一会儿 X 气体。故填: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II.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产物中没有生成水,说明X不是氢气,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则 X 气体为一氧化碳;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填:CO ;CO+CuOCu+CO2
III.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CuSO4 白色粉末变蓝;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选择的实验装置E,因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填:E;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IV.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3种。分别是:一、全是铜单质;二、氧化亚铜和铜单质的混合物;三、全是氧化亚铜。
【点睛】
注意初中阶段学习到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三种:分别是碳、氢气、一氧化碳,属于气体的有氢气和一氧化碳;若为氢气,则与氧化铜反应有水生成;若为一氧化碳,则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四、实验题
29.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几个性质实验。
实验一:收集两软质塑料瓶(500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mL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乙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③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塑料瓶变瘪(扁了) 红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解析】
①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同时由于气体被消耗而使瓶中压强变小,所以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扁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该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灭火。
30.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三套装置探究气体的成分。(A中澄清石灰水,B中足量澄清石灰水。)
①写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任意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设计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
③你认为设计合理的装置中,能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甲 若气体中含有CO,经过氧化铜后也会生成CO2使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鉴别原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尾气点燃有蓝色火焰
【解析】
①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有: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甲中若气体中含有CO,经过氧化铜后也会生成CO2使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鉴别原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实验设计不合理;
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且且尾气处理处点燃有蓝色火焰。
31.用氢气、木炭粉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A中试管敞口,C中玻璃管密闭的原因是_______。
③B、C中都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若B、C中等质量的氧化铜均完全反应,则石灰水(足量)中产生的沉淀质量是B_______C(选填“>”、“<”或“=”)。
【答案】黑色粉末变红色 一氧化碳有毒,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
【分析】
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解析】
①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上述实验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氧化碳有毒,氢气无毒,故A中试管敞口,C中玻璃管密闭的原因是一氧化碳有毒,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③B、C中都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B、C中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则B、C中等质量的氧化铜均完全反应,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较多,故石灰水(足量)中产生的沉淀质量是B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
A中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_______。
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_。
本实验说明_______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
C中_______。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白色沉淀 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一氧化碳 出现液体 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①CO2可以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中有气泡、变浑浊,D中化学方程式为:;
②A处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黑色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红色铜和二氧化碳,B处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玻璃管内冷却,气压变低,有液体倒流到C中。
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33.如图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得到铜。(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①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通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b处木炭粉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c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盐和水,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e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③当d处粉末全变为红色后,后续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戊步骤序号,并排序)。
甲、将 b、 c、 d、 e 装置分离
乙、撒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
丙、停止通入二氧化碳
丁、铜冷却后
戊、打开k3,关闭k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答案】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戊乙丁丙甲
【解析】
①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关闭k3。在a处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通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②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b处木炭粉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e处有二氧化碳排出,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d处粉末全变为红色后,后续实验步骤依次为:打开k3,关闭k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一氧化碳,然后撒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停止通入二氧化碳防止铜被氧化,最后拆解装置,将b、c、d、e装置分离。
故填:戊乙丁丙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时训练,文件包含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421碳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421碳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习题,文件包含322溶液的组成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322溶液的组成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