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465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文学常识,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译读课文,反馈小练习,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语言特点,背诵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4、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其它思想“性本善”“行王道”“民贵君轻”。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写而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夫 粟 域 戚 畔
fú sù yù qì pàn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小组合作交流)
译文: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译文: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一、填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二、解释下列重要的字词。1、环 7、至 2、兵革 8、亲戚3、池 9、畔4、委 10、故5、去 11、君子6、得道
围
三、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齐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明确:举例论证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攻城失利(天时不如地利,“进攻”)守城失利(地利不如人和,“防御”)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
明确: 人和“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获得“人和”?
明确:“仁者无敌”。行仁政、得民心是获得“人和”的有利条件。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明确: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双重否定句排比,使论证更加有力;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用递进排比,更具气势,增强说服力。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对比,更能突出中心,论证严密。
自由朗读,尝试背诵课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检查点拨划分节奏,检查点拨疏通文意,地理形势方面的优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表转折,这样却,句首发语词不译,护城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景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孙子兵法》,孟子思想,表转折但是却,练习多音字,天时地利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