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48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解析版),共11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2020年4月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在开普勒历史数据中发现了一颗隐藏的类地行星(Kepler-1649c),它距离地球约300光年,接受的光照约为地球的75%,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完成下列小题。1.行星(Kepler-1649c)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行星(Kepler-1649c)( )A.运行的轨道环境不安全 B.可能存在固态和液态水C.公转轨道半径一定大于日地距离 D.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答案】1.C 2.B【解析】1.从材料可知,类地行星(Kepler-1649c)距离地球约30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但位于银河系的范围,C正确,故选C。2.依据材料可知,“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是类地行星,说明这颗类地行星运行轨道是安全的,A错误。是类地行星,因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可能有固态和液态水,B正确。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公转轨道半径有可能大于日地距离,C错误。无法判断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D错误。故选B。(2020·陕西省清华附中文安驿学校高一期末)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有卫星绕转 ④宇宙安全、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日照条件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D.有原始海洋【答案】3.B 4.C【解析】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卫星绕转与生命存在与否无关,③错。据此分析选B。4.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据此分析选C。(2020·陕西省清华附中文安驿学校高一期末)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6日,2019年的最后一次日食在天空上演。日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恰好或几乎成一直线,太阳光被月球遮住,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上来,在月影区域内就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材料中的天体属于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星云、恒星、行星 B.恒星、行星、流星体C.恒星、行星、卫星 D.恒星、行星、彗星6.材料中的天体均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7.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5.C 6.D 7.C【解析】5.材料中的天体的包括太阳、地球和月球,它们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6.太阳、地球和月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太阳、地球和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故选D。7.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关系成一直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两者之间,故C正确。故选C。(2020·河北省高二月考)下图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次是A.耀斑 色球层 B.黑子 光球层C.日珥 日冕层 D.黑子 色球层9.图中该类太阳活动A.周期一定为11年 B.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C.与耀斑活动同步 D.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10.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A.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 B.低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C.山脉雪线明显下移 D.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答案】8.B 9.C 10.D【解析】8.图示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现象,它是太阳光球表面突然变暗的部分,温度低于光球表面;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突然发亮的部分;日珥是出现在色球的的太阳爆发。选B正确。9.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是一定为11年;黑子发生时,在色球层相应处爆发耀斑,耀斑与黑子活动是同步的;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现象,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黑子出现的区域较周边地区温度低。选C正确。10.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会向外大量抛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中断;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山脉雪线的变化是气温影响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选D正确。(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高二期末) 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其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气候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 )A.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 B.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C.水面养殖产量高 D.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答案】11.D 12.D【解析】11.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类型。依据题干材料叙述,“滩涂地面”属于土地资源,①正确;“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和太阳能都属于气候资源,④正确,D项正确。12.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故A项错误。一年中夏季气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能发电量应是夏季最多,B项错误。水面养殖因在最下层,太阳能发电板阻挡了光照,使水温较低,且缺乏光照影响藻类生长,饵料缺乏,故产量不高,C项错误。滩涂本属于天然湿地,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因发电站建设,干扰鸟类的栖息,D项正确。故答案选D。(2020·北京高一期中)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14.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A.湖泊 B.高山 C.高原 D.盆地【答案】13.A 14.A【解析】13.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化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鱼类化石,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寒武纪,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14.读图可知该图展示的鱼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应该多水的环境,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2020·凌源中学高一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6.乙的末期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答案】15.B 16.A【解析】15.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6.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为中生代,所以该题选A。【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2020·荆州市北门中学高一期中)读下边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全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 D.整个大气圈【答案】17.D 18.B【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各圈层分布是解题的关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生物圈界于三者之间(海陆空地下都有),所以是A层;水圈是在岩石以上的,所以是B层;岩石圈是最低下,所以是C层。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8.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的范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0·开鲁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2019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19.A 20.A【解析】19.甘肃甘南州夏河县位于大陆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3 km,震源深度10 km,说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地核、软流层均位于地壳之下,BCD错误。选A。20.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橫波慢,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横波到达后才倒塌,A项正确。其它选项可排除。故选A。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21.(2019·河北省高一期中)读图回答问题。(14分)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 )(2分)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2)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2分)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4分)(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6分)【答案】(1)B(2)C(3)地壳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4)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属于基础题,难度小,记忆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B(2)古登堡界面之下为地核,横波不能通过,故当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会消失。故选C(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4)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22.(2020·北京高一期末)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下表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1)图中天体系统共有_____级,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_____(填写乙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 (2)图中丙代表的天体是________,与其距离最近的行星是_____。(3)描述丙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4分)(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上图。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a.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 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d.日地距离适中【答案】(1)四;河外星系(2)地球;金星(3)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中,位于金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4)b;d;a;c【解析】试题考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从图中看,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级天体系统。太阳所在天体系统为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图中丙代表的天体位于太阳系,且有月球绕转,丙为地球。与地球距离最近的行星是金星。(3)丙为地球,地球绕太阳公转,位于金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4)图中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属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为①。d日地距离适中属于地球自身的条件,且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为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a为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c为④。 23.(2019·山东省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6分)材料一“阳光动力2号”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家不是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阳光动力2号”环球旅行路线示意图。(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2)在整个航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分析重庆夏季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6分)(3)说明与石油相比,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整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值最高的在同归线附近。(答出极值区域即可)(2)重庆夏季降水多,得到的人阳辐射较少;重庆纬度较低,夏季日照时间较短。(3)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不稳定;太阳能能量不集中,动力效果欠佳;技术水平要求高。【解析】(1)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主要读数值、读差值、读疏密、读弯曲位置、读闭合曲线。据图可知,在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可达70亿焦耳/米²•年以上,在两极地区只有25亿焦耳/米²•年。故整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最大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因素为纬度、天气、海拔和日照时间等。重庆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塞维利亚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航行过程中主要为北半球夏季,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重庆较塞尔维亚纬度较低,白昼时间较短。(3)太阳能受天气和昼长影响,不稳定,太阳能难以收集利用,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05章 植被与土壤(A卷基础篇)解析版,共11页。
这是一份第06章 自然灾害(A卷基础篇)解析版,共12页。
这是一份第04章 地貌(A卷基础篇)解析版,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