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甘肃省敦煌的风成地貌比较典型,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属于风成地貌的是( )
A.象鼻山 B.鸣沙山
C.太行山 D.月牙泉
2.敦煌风成地貌典型的原因,不包括( )
A.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B.有大量松散的沉积物
C.大风时数多,风力强劲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小
解析:1.B 2.D 第1题,鸣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第2题,敦煌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解析:3.B 4.C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此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第4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为西北方向,因此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故选C。
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 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 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 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
A.海浪堆积 东陡西缓 B.海浪堆积 东缓西陡
C.风力堆积 东陡西缓 D.风力堆积 东缓西陡
6.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 B.沙丘拓宽、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沙丘不受其影响
解析:5.D 6.C 第5题,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由材料“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可推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由海洋向陆地吹的东风;沙丘一般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东侧迎风坡缓,西侧背风坡陡,故D项正确。第6题,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削弱来自海洋的东风,使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项正确。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解析:7.A 8.D 第7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第8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 km。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9~10题。
9.“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 D.冰川堆积
10.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B.大西洋浅海滩涂
C.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 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
解析:9.A 10.D 第9题,沙漠为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风的吹拂作用,堆积形成沙漠,故选A。第10题,图示沙丘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受海风作用堆积形成,故选D。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完成11~12题。
11.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12.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解析:11.C 12.A 第1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根据地貌特点可知应为风力侵蚀形成的,C正确。第12题,我国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综合思维练]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使至塞上》描写大漠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著名。
材料二 下图为体现“大漠”“落日”的一张照片。
(1)图中骆驼行走行程中,遇到的地貌最可能是(多选)( )
A.沙丘 B.风蚀蘑菇
C.溶洞 D.三角洲
(2)如诗中描述的意境和时间,是否有利于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和移动?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沙丘和风蚀蘑菇都是“大漠”地区的常见风成地貌。第(2)题,“孤烟直”说明炊烟垂直向上升,此时基本没有风,不利于沙丘的形成和移动。
答案:(1)AB (2)不利于。因为从“孤烟直”上判断,此时没有风。
14.下图是某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A处沙尘天气强烈的自然原因?
(2)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沙源来自西北,为减少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沙尘天气,西北地区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位于我国西北塔里木盆地,其沙尘天气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沙源、动力角度分析。从沙源来看,该地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沙源丰富,从动力来看,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第(2)题,对于西北地区应当针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进行防治。针对水资源利用问题,应当合理利用,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过度樵采问题,应当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同时,采取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创新应用练]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本题以华北平原西北部地区为载体,考查该地区沙源丰富的原因、图示县城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沙丘群的变化等。图示经纬线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经纬网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第(1)题,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2 风成地貌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2.2 风成地貌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危害, 措施, 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1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第1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下列四幅等高线, 该地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