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默写版)-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答案版).doc
    •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默写版).doc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答案版)第1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答案版)第2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答案版)第3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默写版)第1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默写版)第2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默写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默写版)-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默写版)-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答案版doc、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默写默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知识点默写(默写版)4.1 水循环1.水圈是自然水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的形态:气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3.空间分布:海洋水——97%;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要的淡水;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4.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资源的2/3以上。     人类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由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5.水循环的动力:和6.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类型主要环节意义(又称大循环)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循环水量最大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地下径流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大气降水人工降雨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1)水坝能对地表径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削峰补枯:改变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2)路面硬化/森林破坏/地表破坏的影响:降雨后短时间增加;长期来看,蒸发量和下渗量都减少;气候趋向干旱,生态趋向恶化。(3)城市铺设渗水砖、增加绿化的影响:可减小,增加,增大。8.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4)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5)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9.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长江流域多发丧呢个洪涝灾害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长江中游地区活动频发,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10.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11.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但是,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2)措施: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特别提醒:人类影响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通过跨流域调水与修建水库),降水和蒸发影响都非常小。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改变原地貌形态使地面硬化、改变河道或使河流断流,雨季来临时,下渗减少,地下水补充不足,而地表径流增多,引起排水不畅,引发城市内涝。应对城市内涝措施是(1)增加下渗---透水砖、城市绿地、海绵城市;(2)修建排水工程等。4.2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的表层分布规律(图2):左图曲线呈单峰分布格局,赤道附近水温最高,(受太阳辐射影响)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 ,冬季低些。同一纬度,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2.海水温度的垂向分布规律(图3):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表层区,;温跃层(1000米以内),;深水区(1000米以外),。3.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海水温度递减;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海水温度海水深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不均匀降低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高,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4.海水温度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海水能调节大气温度,影响气候海水温差能发电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影响渔业生产: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二、海水的盐度1.海水盐度的表层分布规律(图4):盐度呈双峰分布格局,由南北半球的向两侧的和海域递减。2.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规律(图5):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随深度的增加,;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随深度的增加,。3.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4.海水盐度与人类关系:利用海水晒盐;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海水盐度的变化,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海水淡化。5.盐场形成条件分析: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海域条件:海水盐度高,少污染;盐度:海水盐度高。三、海水的密度1.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压力(深度)2.海水密度的表层分布规律(图6):大洋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3.海水密度的垂向分布规律图7: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但到一定深度之下(1000米),海水密度。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海水温度的关系(图4-19):①海水的密度和温度整体呈②海水密度和盐度在热带海区呈、在热带之外的其它海区呈。四、海水运动(一)波浪1.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涌浪: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 或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2.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二)潮汐1.概念: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其中月球引潮力最为主要)所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的现象。2.潮汐的变化规律:(1)日变化:一日出现两次。    :早晨出现的海水涨落;:傍晚出现的海水涨落。(2)月变化:潮水状况时间(农历)日地月关系月相月相示意图     小潮初七/初八   大潮    小潮廿二/廿三   3.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此时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此时盛行,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往西涌进,与东流的江水相遇,形成滔天的浪潮。4.潮汐与人类活动:潮间带采集养殖;潮汐能发电;港口建设与航运。(三)洋流1.洋流按热力性质划分::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一般是由低纬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一般是由高纬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2.根据等温线判断洋流:判断半球;判断洋流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判读技巧:(即凸向数值大的,中间位置数值小;凸向数值小的,中间位置数值大。);等温线的即洋流的流向。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寒流;(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特别是渔场):纽芬兰渔场(美国附近)、北海道渔场(日本附近)、北海渔场(欧洲西海岸)——秘鲁渔场(南美洲西海岸)——(3)对航运的影响: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4.3 海洋与人类1.渔场形成的条件:2.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主要分布在;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开发利用特点:、、。3.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优缺点优点:缺点:环境复杂,气象多变;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4.试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加大海洋环保教育,增强海洋保护意识,普及海洋安全知识,使人们充分了解海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大力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大海洋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增加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促使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5.什么海域易发生赤潮?所处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海域;地形半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海域;位于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流入海口的海域;海水养殖业发展快的海域。6.赤潮产生的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原因危害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例如:石油泄漏,赤潮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健康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破坏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灭绝;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