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知识点默写(答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5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知识点默写(答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55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知识点默写(默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55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知识点默写(默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055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默写版)-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默写版)-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五章知识点默写答案版doc、第五章知识点默写默写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知识点默写(默写版)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植被的概念: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2.植被的分类:①自然植被,例如: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②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一)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热带雨林(1)主要分布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2)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沛(3)植被特点:①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季相变化;②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③常见茎花、板根现象。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主要分布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区。(2)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3)植被特点:①森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②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③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少板根和茎花现象。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主要分布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植被特点:①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②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叶片常披茸毛,叶片不大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气候;③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④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减少水分蒸发4.温带落叶阔叶林(1)主要分布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气候特点:①季风气候——夏季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②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3)植被特点:①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②季相变化明显: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5.亚寒带针叶林(1)主要分布气候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2)气候特点:夏季温和、短促; 冬季寒冷、漫长。降水少,主要集中在夏季(3)植被特点①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②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二)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1.热带(稀树)草原(1)主要分布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2)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3)植被特点:①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②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③乔木常常具有分枝多的丛生树干和扁平状的树冠,叶小坚硬。2.温带草原(1)主要分布气候区:温带草原气候区。(2)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3)植被特点:①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②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三)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1.热带荒漠(1)主要分布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2)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3)植被特点:①热带沙漠广泛分布,生物较少;②只有零星耐旱植物,如仙人掌;③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④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2.温带荒漠(1)主要分布气候区:温带沙漠气候区(中纬度大陆中部)。(2)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3)植被特点:①主要是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②植物的叶面积缩小和退化,具有适应高温、干旱的特征。3.荒漠植被的特征:①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②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③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④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四)植被与环境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的规律:气温越高,降水越多,植被高度越大,物种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复杂(一)垂直方向上——①森林分层现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光照;②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水分、热量;(二)水平方向上——①赤道到两极(森林的变化)——热量;②沿海到内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水分。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物)尘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吸烟滞尘、防风固沙。5.2 土壤的形成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物质组成:空气、水分、有机质和矿物质。3.理想的土壤的物质组成:物质成分所占比重作用空气20%~30%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水分20%~30%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矿物质45%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5%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土壤的特性类型成分通气性透水性蓄水性保肥能力对农业的影响砂土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强强弱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易耕作壤土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良好良好强强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黏粒占优势差差强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质地黏重,不易耕作5.土壤剖面土壤层特点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6.成土因素影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②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③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④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气候①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②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干冷地区反之。③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④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地貌①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②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7.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草原>森林>荒漠原因:①草原—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物;②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是很大;③荒漠植被少。8.土壤的养护:①轮耕轮作;②定期进行土壤查毒;③改良土壤质地;④以水排盐;⑤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