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3.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4.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夜美景,体会“我”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以及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并仿照着写一写月下的某个情景。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学生会认8个生字。“鹅、卵、俗、跃、烁”,可以结合词语“鹅卵石、风俗、跃出、闪闪烁烁”,进行整体认读。“穗”可和“惠”进行字音的辨析。“埂”可以借助熟字“更”,识别字形。“镀”也可以借助熟字“度”来识记。
本课要写的15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及错落。如“坑、填”,左边部分要写得窄一些,提土旁要偏上一些。“卵、填、跃、稻”容易写错,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注意“卵”字左右两个小点不能丢,“填”字右边的“真”中间有三横,“跃”右半部分是“夭”,不要写成“天”,“稻”字右下“臼”中的两个小横不能连在一起,“臼”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淘”与“萄”可引导学生进行字形的辨析。生字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学生识记。
阅读理解
课文以“走”为线索,呈现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结合课文,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名字,如“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或描述,或朗读,或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园飘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把果园丰收的画面描述出来,也可以从嗅觉的角度来描述果园的丰收景象,还可以通过朗读,读好“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把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又如,“种菜栽稻”的画面,课文描述得较为详细,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在朗读中想象“种油菜”“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稻谷成熟”等画面,在一幅幅画面切换中,感受人们的辛勤劳作,感受丰收在望的景象。
迁移运用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小练笔,要求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月下的某个情景。第6自然段写的是作者沿着村道边走边看边想的场景,作者见景生情,引发种种联想。在练笔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回忆自己曾经在月下做过哪些事,有过哪些难忘的回忆,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调动学生脑中储存的情感,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快地找到练笔素材。然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具有新鲜感和画面感的语言,来说说月光下的某个情景,并仿照文中的语言形式来描绘画面。同时,在反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这样的表达是否让你有画面感”,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使想象与语言积累相结合,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云南地区走月亮风俗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2.朗读配乐。
3.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云南地区走月亮风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柔和、鹅卵石”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活动1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走月亮图片,并配以舒缓的音乐。
导入:秋天的一个晚上,一个小朋友和妈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瞧,月色多好啊!妈妈给他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小朋友深深地陶醉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和亲人在月下漫步、闲聊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回忆当时的情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家人在月光下散步的趣事。
预设:
(1)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会和妈妈坐在阳台上欣赏美丽的月色。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在乡下和伙伴们在田野里捉蛐蛐的趣事,我感觉特别有趣。
(2)有月亮的夜晚,我有时会和爸爸去广场上散步。我们对着明月吟诵诗词,爸爸丰富的诗词积累真是让我惊叹不已。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过渡:看来,同学们在月光下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板书:走月亮)
活动2 讲解课题,介绍作者
1.解题。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走月亮不是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散步,因此这一说法充满了诗意。
2.简介作者吴然。
生平简介:吴然,原名吴兴然。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做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文学成就: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天使的花房》获得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主要作品:《歌溪》《小鸟在歌唱》等。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创设情境,配以导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在月光下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学习,讨论交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词。
é luǎn shí fēnɡ sú yuè chū dào suì dù liànɡ tián ɡěnɡ
鹅 卵 石 风 俗 跃 出 稻 穗 镀 亮 田 埂
shǎn shǎn shuò shuò
闪 闪 烁 烁
táo qiān é luǎn kēnɡ wā tián zhuānɡ jia
淘(淘洗) 牵(牵着) 鹅 卵(鹅卵石) 坑 洼(坑坑洼洼) 填(填上) 庄 稼
sú yuè pú tao dào shú
俗(风俗) 跃(跃出) 葡 萄 稻(水稻) 熟(成熟)
(2)提示“稻穗”的“穗”要注意与“惠”的读音区别。“埂”可以借助熟字“更”,识别字形。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运载:装载和运送。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本课要写的15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及错落。如“坑、填”,左边部分要写得窄一些,提土旁要偏上一些。
重点点拨:
(1)注意“卵”字左右两个小点不能丢。
(2)“填”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3)“跃”右半部分是“夭”,不要写成“天”。
(4)“稻”字右下“臼”中的两个小横不能连在一起。“臼”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4.学生练写,展示交流,互相评价书写是否正确、工整、美观。
活动2 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阅读要求
(1)“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经过了哪些地方?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试着将课文分成四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解决“阅读要求”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哪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2.指名分享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小结:“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村道”“田埂”。文章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大家分得是否正确。
第一部分(1~3段):写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4、5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段):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段):总结全文,抒写“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交流,扫清字词障碍。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为深层、立体感悟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三 月亮升起,感受美景
1.文章第一部分写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一个名字。
预设:“月亮升起”图。
2.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引导体会:月亮渐渐从洱海那边升起来,月光如洗的样子。
3.体会第2自然段中排比的修辞方法。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思考:第2自然段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1)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选取了明月、山、树、道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山村月夜图,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这迷人的月光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4.引导学生想象“月亮升起”图,引读第1~3自然段。
(1)提问:秋高气爽,秋夜月明,月亮从哪儿升起来了?
预设:洱海那边。
(2)过渡:月亮不是从草原也不是从荒漠升起来,而是从南北长约40千米的“形如人耳”的高原湖泊洱海那边升起来,洱海碧波万顷,一轮明月升起来,“我”惊喜万分地猜测着——
预设: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3)提问:什么是“淘洗”?(洗去杂质、清洗灰尘)“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学生接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追问: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所以“我”想月亮——
学生回答:一定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在句式变换中体验惊喜和激动)
(4)过渡:正因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再加上洱海万顷碧波的反射和映衬,于是,最神奇的情境就出现了,明亮的月盘释放出万道柔光,“照亮了”——
学生接读: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教师引读:也照亮了——
学生接读: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5.学生交流:你喜欢这个场景吗?
学生自由交流万物被月光照亮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一切事物在柔美的月光之中变得更加诗意、浪漫。
6.师生合作朗读第1~3自然段。
点拨: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品读,感受月亮升起时的宁静与美好,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就是形成鲜明画面的过程。
板块四 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作业:抄写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2.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3.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淘洗 牵手 鹅卵石 坑坑洼洼 葡萄 修补 风俗 庄稼 水稻
2.提问:上节课中,我们已经梳理过课文结构,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也大体上掌握了。谁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预设:
(1)本文主要写了“我”和阿妈手牵手在月光下散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这是吴然写的一篇文字优美、意境幽远的抒情散文,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天月夜下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3.导入新课。
过渡:“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样的场景吗?那就快快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沐浴着月光,欣赏月下田园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词语和课文主要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板块二 想象画面,感受美景
活动1 感受“月下溪边”图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月亮升起的样子,在“小路上走着”的时候,作者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4自然段。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三角符号把景物标出来。
(2)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并给画面起一个名字。
2.学生边读边把本段描写的景物标注出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预设:
(1)看到:溪水、鹅卵石、小水塘抱月亮;
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想到:“我”和阿妈在溪边的情景。
(2)起名字:“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
3.提问: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影。月亮、水塘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那么可爱!
4.配乐朗读,背诵积累。
过渡:溪边的画面如此优美,如此温馨,如此温情,让我们带着感情读一读并把它背诵下来,好吗?
(1)播放音乐,配乐朗读。
(2)出示填空,借助关键词背诵。
细细的溪水,流着( )和( )的香味,流着(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 ),而我,用树叶( ),运载许多(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 ),看看水塘里的( ),看看我采过( )。
小结: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除了描写现实,作者还进行了回忆。这里的景物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活动2 感受“月下田园”图
1.过渡:在溪边,“我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那么,在田埂上,“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看(听、闻、想)到了什么,想一想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并给浮现出的画面起一个名字。
预设:
(1)看到:果园、稻田;
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汩汩;
闻到:果子的甜香;
想到:种油菜、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稻谷成熟。
(2)画面名字:“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
2.同桌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先朗读,再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最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
(1)我朗读的是“果园飘香”的画面。金秋时节,各种水果都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果实挂满了枝头,甚是惹人喜爱,伴着雨水的滋润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漫步在果园里,光闻着这味道就能让人陶醉了。在果园里深吸一口气,从鼻子到喉咙里都充满了浓浓的瓜果香味,就好像你在吃着瓜果一样。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丰收的喜悦和人们的幸福。
(2)我朗读的是“种菜栽稻”的画面。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遍地都是油菜花,整片地黄黄的。我快步走到蒲公英旁,轻轻地摘下一朵毛茸茸的小球,小心翼翼地拿着它,走到没有生长蒲公英的地方,我希望这块土地也能长出成群的蒲公英。我轻轻一吹,一个个白色的小降落伞带着小小的种子慢悠悠地飘了起来,飘啊飘,有的飞到了土里,有的飘到了草丛里。收了油菜,我们栽上了水稻,等到稻谷成熟的时候,月色下的稻田像一块被月光镀亮的银毯,美丽极了。从中我感受到人们的辛勤劳作,感受到丰收在望的喜悦。
3.第6自然段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里的稻田的样子。“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及给人的感觉。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田间的安静与美丽,体会到“我”的快乐与幸福。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此时作者愉快的心情。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丰收在即,“我”无比喜悦。
活动3 想象“月亮牵星”图
过渡:“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那么,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请阅读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指名读,看谁读得富有感情。
(3)默读这一部分,完成练习。
(4)集体交流。
预设:
这两个自然段总结全文,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的亲情。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了“我”和阿妈走过的地方,让人在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幅幅田园月夜图,想象出一路的美景,更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情,温暖人心的爱。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温馨、甜美。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比作“小星星”,把“月亮”比作“妈妈”,突出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让人回味无穷。
小结: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详细描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之情。(板书:家乡月亮美如画,浓浓亲情记心田)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去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声音和味道。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依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
板块三 整体回顾,升华感情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呢?
预设:
这句话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我”和阿妈一起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地串联了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都感觉到很愉快,这样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板块四 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月光下的点苍山和洱海是非常美丽的。那么,请你回忆一下你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见过月亮呢?又和谁在一起做过什么呢?
预设1:去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人民公园里赏月亮,边观赏月亮边吃月饼。爸爸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预设2:有一次我晚上睡不着,走到窗边,透过窗子,看到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光洒在小区里的湖面上,白白的,十分美丽。我还联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
2.即兴小练笔,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点拨:
回忆自己看到月亮的时候,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仿照第6自然段,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听、闻、想……)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看到的景象。写的时候要交代清楚时间是晚上,字里行间提到的都是月下特有的景物,让人一看就明白你是在写晚上月下的事情。可适当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描绘的景物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描写时可以边写景边抒情,也可以先写景然后抒情,把情融于景物之中,这样情与景自然交融,就能写出好文章。
3.学生完成小练笔。
预设:
(1)记得那一次,我们一家人去草原旅游。夜幕低垂,我走出蒙古包,天上银辉泼洒。我躺在草地上,静静地听耳畔虫鸣,望天上明月高悬,数着星星。那里的天空,夜晚不是如墨一样漆黑,而是透着一种幽蓝色的光彩。月亮分外明亮,像是镀了一层银粉。这里的月亮一点儿也不孤单,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与它嬉戏。白月光是我的被子,在月亮亲吻了我的脸庞之后,我睡着了……
(2)春天的一个夜晚,妈妈接我从舞蹈班回家。华灯初上,月亮高挂在天空中,无数的小星星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妈妈。妈妈牵着我的手,缓缓地走在月光下。妈妈问我:“明明,冷不冷?”我晃着头,说:“不冷。”在如水的月光下,妈妈还是把她的外衣披在了我的身上。
(3)那次,我和哥哥在月下捉萤火虫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那天夜里,凉风习习,月光皎洁,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我和哥哥在月光下追逐着彼此的影子,忽然看见一闪一闪的微光在空中移动。啊,是一只萤火虫!我们惊喜极了,赶紧追了过去。萤火虫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飞着,似乎在跟我们玩游戏。我们紧追不舍,跟着萤火虫跑着、笑着……虽然最后没有捉住萤火虫,但那夜宁静的月色、闪闪的光、开心的追逐场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这样的表达是否让你有画面感。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给学生创造实践语言文字的机会,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又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练习写作,写得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写得巧起来,好起来。
板块五 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 走月亮 | 用 时 | 5~6分钟 | ||
活动内容 | 阅读思考:“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时,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
地点 | 所见、所闻、所想 | 阅读感受 | |||
洒满月光的大道和小路上 |
|
| |||
小溪边 |
|
| |||
田埂上 |
|
| |||
★活动建议
1.认真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所见、所闻、所想的句子,摘录关键词语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2.好好地品读圈画的句子,然后完成表格,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有感情地读读描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所见、所闻、所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 走月亮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 ||
预习字词 |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suì B.sú C.luǎn D.shuò E.tián 卵( ) 俗( ) 穗( ) 烁( ) 填( )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读课文,用文中的“AABB”式或“ABCC”式词语填空。 ( )的地方 ( )的小星星 ( )的溪岸 ( )的果园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柔和 河床 风俗 甜香 汩汩 满意 田埂 招待 团团 鹅卵石 闪闪烁烁 (1)屋子里的灯亮了,( )的灯光洒满了房间。 (2)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 )客人。 | |||
内容感知 | 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________。“我们”走过________,走过________,走过________,走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溪边,“我”想到了自己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在稻田边,“我”想到了自己在田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 |||
资料搜集 | 1.搜集吴然的资料。 2.搜集描写月亮的诗句。 | |||
阅读质疑 | 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学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教学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稻谷淘气柔和可爱,牵手成熟葡萄,新鲜细细,明亮古老,我看见月亮牵着星星,流着布满抱着运载,山草和野花拟人,洗衣做船,溪水流香,水塘抱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 走月亮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品读课文,飘香的果园,可爱的草塘,果子的甜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景色美,人情暖,课后习题答案,主旨提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 走月亮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2 走月亮教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和阿妈,美好景色浓浓亲情,课文的留白处等待精彩,练一练,主题延伸,月光启蒙,背影节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