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章 地貌【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第四章 地貌【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第四章 地貌【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修一(人教版)单元地球上的水【过关检测】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60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南部平塘县大窝凼。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科院国家天文台2017年10月10日宣布,“中国天眼”于今年8月发现两颗新的脉冲星(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距离地球分别1.6万光年和4100光年。这两颗新发现的脉冲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图(b)示意大窝凼(   A和过度放牧有关 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的 D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答案】1C  2D【分析】1.由材料可知,两颗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1.6万光年和4100光年,这个距离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这两颗脉冲星仍然属于银河系。故选C2.由材料可知,大窝凼位于贵州省南部,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溶洞,顶部坍塌后形成大窝凼(天坑),D正确;其形成过程与过度放牧无关,A错误;其形成过程与流水侵蚀有关,与风力侵蚀无关,B错误;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天体系统及大窝凼地貌的形成过程,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受沿途岩性(软硬程度)的影响,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河谷及周边地貌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宽谷形成所对应的岩性及所受的主要作用是(   A坚硬、下蚀 B坚硬、侧蚀 C松软、下蚀 D松软、侧蚀4该地盛行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答案】3D  4D【分析】3“受沿途岩性(软硬程度)的影响,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河流谷地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岩石坚硬,侵蚀慢,反之,侵蚀快;落差大,流速快,河道窄深,反之,河道宽浅。因此宽谷形成地区应是岩石松软,河道宽,流速较慢,河流以侧蚀为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图中沙丘呈新月形,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个尖角),顺着风向延伸;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最可能的风向为北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拱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完成下面小题。5“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6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风蚀柱 B海蚀崖 C沙滩 D石笋【答案】5C  6B【分析】5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 A错误;“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 D错误。故选C6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 A错误;海蚀理是海水侵蚀的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正确;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C错误;石笋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 D错误。故选B 下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完成下面小题。7构成“石浪”的岩石形成时,地球上生物发展到了(   A蕨类植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 C鱼形动物时代 D爬行动物时代8“雕刻”出“石浪”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A风力侵蚀 B海水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7D  8A【分析】7联系动物的进化知识可知: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极为繁盛,海生藻类时代为古生代,鱼形动物时代为古生代,爬行动物时代为中生代。由材料可知,构成“石浪”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故选D8由材料可知“石浪”存在于沙漠中,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石浪”应为风力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侵蚀10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  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9D  10A  11C【分析】9.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钟乳石,钟乳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此景观中的天窗。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10.本题考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1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错;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正确;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正确。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度弃,形成湖泊。因为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所以称之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导致图中河道相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13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答案】12A  13B【分析】12牛轭湖是由于流水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形成的,不同的河岸,外力差异不同,图中河道相通的是凹岸,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河道弯曲易使河流流速减小,增加河道淤积,引发洪水灾害。同时增加航运距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流水的侵蚀作用。平原地区,河道弯曲时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14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15下图示意某河道变化,监测该河道变化主要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答案】14C  15A【分析】14.由材料可知,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形成河湾,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平原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容易出现河湾,形成牛轭湖,所以牛轭湖最多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C正确;塔里木盆地河流稀少,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大,下切侵蚀较强,均不利于牛轭湖的形成和发育,ABD错误。故选C15.遥感主要功能是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影像监测地面物体,因此监测该河道变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BC错误;数字地球是将信息数字化处理,不是监测地面物体,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较为平直,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两岸岩石软硬度不同,较软的一侧侵蚀较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形成凸岸,此后,河流在凹岸不断侵蚀,使河流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 下图为某课堂演示实验: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面小题。16该演示实验模拟的作用力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17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狭长山谷底 B平原边缘处C河流出山口 D河流入海口18堆积体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A峡谷 B河口三角洲C沙丘 D冲(洪)积扇【答案】16A  17C  18D【分析】试题考查冲积扇16.从图中看,当沙子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呈扇状,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A正确。故选A17.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C正确。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是沉积地貌为三角洲。故选C18.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成因,所以堆积体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D正确。故选D【点睛】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河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读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的关系(离地面2m高处)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沙粒粒径(mm)0.10~0.250.25~0.500.50~1.0>1.0起动风速(m·s-14.05.66.77.1 19风挟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这一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20当风速为7m/s时,风挟带的沙粒中已沉积的粒径(mm)是(    A0.10~0.25 B0.25~0.50 C0.50~1.0 D>1.0【答案】19C   20D【分析】19风挟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沙粒的位置发生改变,其外力作用是搬运,选项C。风化和侵蚀属于岩石破坏作用,不是位置的移动,排除AB。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排除D20表中数据表明,>1.0粒径沙粒的起动风速为7.1m/s ,因此当风速为7m/s时,风不能挟带>1.0粒径沙粒,则>1.0粒径的沙粒已沉积,选项D符合题意。表中信息表明,当风速为7m/s时,风能够挟带粒径为0.10~0.250.25~0.500.50~1.0的大部分沙粒,因此这些粒径的沙粒一般不会沉积,排除ABC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一古城遗址分布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火山喷发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过度使用水资源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2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可以推测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   A B C D 【答案】21B  22B【分析】2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古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地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匮乏;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其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古城消失,③④正确。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丰沛的地区,该地居于内陆,降水少,泥石流较少;新疆火山多死火山,因此古城最终消失与火山喷发关系不大,①②错误。故本题选B正确。22.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量、流速呈正相关。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携带能力越强,河床沉积物颗粒越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时期颗粒物较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故乙时期最可能是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对图表信息解读能力要求较高,正确理解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河流流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设计灵活,难度中等。 目前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荣幸地印在人民币的背面,称为“国家名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24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壳抬升 B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23D  24C【分析】23.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乙为长江三峡,丙为桂林山水,丁为黄河壶口瀑布。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长江三峡和壶口瀑布,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4.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因此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排除A。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排除B。单纯的冰川侵蚀作用不可能形成雄伟的景观,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读图我国西北地区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25该图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前洪积扇C山脊 D山间盆地26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北 B西北向东南C东北向西南 D西南向东北【答案】25B  26C【分析】25.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河流分叉较多,区域地势趋于平缓,上部等高线较密集,下部等高线很稀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山前洪积扇,B正确,ACD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形态可知,局地微地形既有山谷,也有山脊;山间盆地河流水系应呈向心状),故选B26.该图的方向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该河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C【点睛】洪积扇:河流从上游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流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称洪积扇)。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主要由红色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下图为张掖某处丹霞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组成该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A变质岩 B沉积岩C喷出岩 D侵入岩28张掖丹霞地貌所在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27B  28C【分析】27材料指出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砾岩、砂岩和页岩均属于沉积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28材料提到“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距海较远,降水少,水分缺乏,流水作用微弱,故A错误。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河西走廊地带冰川作用很少,故B错误。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作用显著,结合图示,可知张掖丹霞地貌所在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故C正确。该地距海较远,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由图可知(   )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30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山间河谷出口处 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C盆地中心 D河流入海口处【答案】29C  30A【分析】29图中“地表径流”的信息表明,该地沉积物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风力作用形成,A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上部沉积物多砾石,向下至扇缘带逐渐过渡到细沙、沙土、粘土,因此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以沙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良好,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适合农耕,C正确。图中显示,扇缘带地下水非常接近地表,地下水埋藏浅,D错误。故选C。30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选项A符合题意。河流入海口一般形成低平的三角洲,排除D。大江大河中下游,河流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排除B。内陆盆地中心,很少有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很难形成冲积扇,排除C。故选A。 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4031.下图中左图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2)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 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逐渐减少。(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解析】(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形成冲积扇。(2)从洛阳北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可以从沉积物颗粒等方面回答。(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1) 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 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3) 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详解】(1)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2)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3)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33.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A.B两图分别是②③两地的景观图。(1)B地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出现的位置_______,形成的的主要外力作用_______(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蚀,地貌类型为_______(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蚀;(4)A地沉积物的颗粒特点_______(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答案】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流水堆积    下(溯源侵蚀)    V形谷        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逐渐变细    流水侵蚀    【详解】(1)读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堆积作用。2)图中之间河段,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表现为下切侵蚀,地貌类型为V形谷。3)图中之间河段,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表现为侧蚀。4A地沉积物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由扇顶到扇缘的减弱,颗粒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5)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使黄土高原上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此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是流水侵蚀作用。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