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6上数学 5.8 学会理财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4080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6.学会理财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6.学会理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时 学会理财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存钱方案,并说明自己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 3.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丰富生活经验。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做合理的解释。难点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爸爸妈妈的收入除去花销有节余怎么办? 生:存入银行。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说明要研究存钱问题。(二)新授: 聪聪一家三口,妈妈每月工资是2160元,爸爸每月工资是4180元。 师:他们在说什么? 生1:妈妈说,聪聪过几年要上大学了,做一个存钱计划。 生2:聪聪说,一个月存多少钱呢? 生3:爸爸说,每月工资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师:为什么爸爸的工资交税,妈妈的不用交呢? 生:妈妈不用交,因为国家规定,收入超过3500元的才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师:请同学们帮聪聪算一算,爸爸妈妈每个月工资收入多少钱? 学生算完后,全班订正。 4180+2160=6340(元) 师:大家算出了聪聪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这些钱都存入银行可以吗?。说说你的意见。 生1:不行,因为吃饭、上学、买东西都要花钱。 生2:行。爸爸妈妈每个月还有奖金或其他收入。 师:同学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奖金都不是固定的或每个月都有的。所以,做存钱计划时,为了让家庭正常生活,一般只考虑固定的工资收入比较理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使学生了解,为了让家庭正常生活,一般只考虑固定收入。 师:那聪聪家一个月存多少钱比较合适呢?教材上给出了聪聪家每个月支出项目的大约钱数。注意是大约钱数。谁知道这个大约钱数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大概的钱数。 生2:有的月可能多一些,有的月可能少一些。 师:请同学们口算一下,聪聪家每个月支出多少钱,结余多少钱? 聪聪家每月支出项目和大约费用如下: 学生口算。 2500+800+220+160=3680(元) 6340—3680=2660(元)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聪聪家现在每个月大约可以结余2660元,请你帮聪聪家做一个存钱计划,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看看谁的计划最合理。并算一算到期能取回多少钱。 学生自己做计划,然后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做的计划,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计划?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建议的机会,只要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对那些考虑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三、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聪聪家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做出了存钱计划。聪聪很感谢大家。同时,还有一个关于存钱的问题,希望大家帮他出主意。事情是这样的,聪聪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设计的一个工程中标后,老板给他8000元奖金。 师:注意这8000元奖金可是已缴纳过个人所得税哦!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组做出三个存钱方案,并算出每种方案可获得的利息。 设计意图:大家可以先讨论方案,要说明方案的理由,然后分头计算。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考虑的,汇报一下你们做的方案,制订方案后计算出的利息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做出了这么多存钱方案,你认为哪种存钱方案最好?说明理由。 各小组交流汇报,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教师要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三)课堂小结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存钱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不仅能全面归纳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初步理解理财方法,具备理财能力。 板书设计学会理财 4180+2160=6340(元) 2500+800+220+160=3680(元) 6340-3680=2660(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6上数学 5.7 储蓄 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冀教版六年级上册4.税收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6.学会理财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