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083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083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0830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一、科普阅读题1.(2022·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_______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___(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2.(2021·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序号)。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______。②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______。(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3.(2020·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氘111氚12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A 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4.(2019·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5.(2018·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二、简答题6.(2018·北京)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7.(2022·北京)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 Ca+Cl2↑,若制得40kgCa。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8.(2021·北京)《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金属的冶炼技术。在锌的冶炼方法中,主要反应之一为。若制得65kgZn,计算参加反应的Zn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参考答案:1.(1)释放(2)碳替代(3) (4) 错 对(5)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解析】(1)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释放;(2)由图1可知,碳替代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是,所占比例最大,故填:碳替代;(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三种物质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都在降低,故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说法错误,故填:错;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则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故填:对;(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高,一乙醇胺次之,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故填: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2. C 2 2 5 工业应用 错 对 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故选:C。(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25,故填:2;2;5。(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故填:工业应用。(4)①石墨是一种单质,故填:错误。②由材料可知,碳材料其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故填:对。(5)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温度越低,压强越大选择性值,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故填: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3.化石资源制氢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CD【解析】【详解】(1)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达到一定数值后,温度继续升高时,转化率又下降;(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质子数相同,都是1;(4)A、由图可知,催化剂为2%Au/a-MoC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选项错误;B、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选项正确;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正确;D、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选项正确。故选BCD。4.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ACD【解析】【详解】(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文字可知,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故符合题意;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5.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CO 化学; 两(或2); ABD。【解析】【详解】(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其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4)A、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正确;B、由图可知,随着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C、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正确。故选ABD。6.2H2O2=2H2O+O2↑; 在常温下,当pH在8-12之间时,随pH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解析】【详解】(1)H2O2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在常温下,当pH在8-12之间时,随pH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7.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x=111kg答: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111kg【解析】【详解】见答案。8.81kg解:设参加反应氧化锌质量为x。 x=81kg答:参加反应的ZnO的质量81kg。【解析】【分析】【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简答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计算题、推断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推断题,综合应用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贺州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流程题&科普阅读题,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