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感受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直线的性质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运用对比、归纳法总结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热爱数学、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定理的理解,对严谨几何语言表达方式的适应.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问题:在墙上钉一个钉子,给人以一个点的形象;若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在木条上确定几个点钉钉子才能钉住?至少应需买多少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老师算一算吗?
二、探索实践,自主归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平台,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在经历操作活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现线段、直线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并能自己归纳出从操作活动中发现的结论.
1.两点间的距离
学生自学教材139、140页内容,理解点和线段的意义,明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即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2.射线、直线的概念
让学生自学教材140页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能近似地描述这两个概念就行.
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下表:
名称 | 端点个数 | 能否度量 | 延伸情况 | 图形 | 表示方法 |
线段 |
|
|
|
|
|
射线 |
|
|
|
|
|
直线 |
|
|
|
|
|
完成后师生共同总结以上表中内容.
4.直线的性质
结合引入中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到: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发展思维,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练习应用进一步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对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
问题:平面上有三点A、B、C,过任意两点能否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如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能学生只想到一种情况,即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这时教师应点拨,不要忽略三点共线的情况.
四、归纳总结,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本节所学知识,从而形成本节知识的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结本节你的收获,与同伴交流你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延长射线OA到B;(2)延长直线AB到C.
【答案】(1)不正确,射线本身就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2)不正确,直线本身就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线A、B都经过点m
B.直线A、B相交于点C
C.直线AB、CD相交于点m
D.直线AB、CD相交于点M
【答案】D
3.如下图所示,小明家在A处,学校在C处,从A→B→C是宽敞的马路,从A→C是一条小路.小明上学时,经常不走马路而走小路,有人说:“这孩子真淘气,放着宽敞的大路不走偏走小路.”小明对他解释一番后,这个人恍然大悟,你知道小明怎样解释的吗?
【答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进行解释.
【备课资料】
巧栽树
(1)将9棵树栽成10行,使每行有3棵.
(2)将9棵树栽成9行,使每行有3棵.
方法一: 方法二:
数学七年级上册2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 线段的长短比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 线段的长短比较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