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第1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第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炼字类)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赏析《月夜》,并回答下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鉴赏诗词语言: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一1153),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能否调换顺序?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过着近似流放的生活。此年中秋,距苏轼入狱已近一年,也是其被贬之后的第一个中秋。
    这首诗“凉”字指“秋凉”,此词描绘了哪些“秋凉”景象;“凉”还指人生世态炎凉,请指出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8.赏析《月夜》,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
    黄大临【2】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3】。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4】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2】黄大临:黄庭坚之兄。【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4】罍:léi,古代的一种酒器。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
    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
    C.“已断离肠能几许”和“断肠人在天涯”中所抒发的“断肠”的情感是一致的。
    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0.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没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
    阴铿
    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注】念归情。
    【注】轸:伤痛、痛苦。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岁暮时节,在冷寂的江边送别傅姓朋友回湘洲。
    B.棠花干枯,红叶落尽,芦花冰冷,写景状物细腻逼真,烘托出离愁别绪。
    C.末二句以湘水比兴,引出诗人思归的悲伤情绪,“空”字极言悲情的深重。
    D.中间三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由远及近,由静而动,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13.诗人为什么说客行“辛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敞装。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释:①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郑,治所在今甘肃式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点明了时节和地点,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人身在武威,听说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返回晋昌,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B.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黄鹂飞上戍楼,暮春的边城一片空寂,使此时的诗人平添几分作客天涯的感受。
    C.颔联紧承上联,诗人构思巧妙,用语贴切,“飘”字写出塞外落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挂”字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颇具匠心。
    D.诗歌的语言不过分雕饰,整体上浅显易懂。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塞外之景色,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15.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②。
    注释: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②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联勾勒了一幅无比清静幽雅的图画,诗句中一个“清”字,既是写眼前景物,同时又点出了诗人心境,情与景交融成一种境界,渲染出诗人的恬淡情趣。
    B.愚池早晨清静幽雅的景致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感叹。诗的首联与颔联,景与情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C.颈联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云霞散去,天朗气清,几只大雁鸣叫着飞过蓝天,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际。景因情设,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
    D.柳宗元把个人的情感渗透在景物中,写景与抒情相交错,情与景相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境界清新高阔,情趣恬淡幽雅。
    E.此诗写作者同谢山人清晨游览愚池的情景和感受。全诗表面语调清新,实际流露出想要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心态。
    17.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六)
    李白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①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①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本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接见诸侯王,夏日避暑。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剑起”,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汉皇心情之急迫、态度之坚决果断。
    B.“天上合”“陇底闻”极具夸张之势,突出匈奴阵容之强大、进攻之猛烈。
    C.“横行负勇气”中的“负”是“凭借”之意,写出了将士们凭借勇气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气概。
    D.本诗仿佛一部简要战史,用语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透露出雄霸之气。
    19.赏析诗的前两句中“动”“连”二字的妙处并分析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①,况是蔡家亲②。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都是中唐著名诗人,名列“大历十才子”之中。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夜寂静,家住在荒野之中,四周没有邻居,家境清贫,诗人真切地描绘出表弟穷苦的生活状态。
    B.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对于表弟卢纶来看望自己,诗人以一“愧”字表达了无以为报的悲情。
    C.诗人与卢纶在诗歌创作上志趣相投,工力相匹,而且两人是表兄弟,凸显了诗人对卢纶到来的欢喜。
    D.从章法上看,此诗前两联重点写悲情,后两联重点写表弟来的悲喜交加,全诗总的倾向是悲伤。
    21.请赏析本诗中的颜色词。










    参考答案:
    1.网,网罗的意思,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想要网住春天,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想象的写作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爱春、惜春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此处将密集下落的雨丝比作“网”,形象的写出了春雨雨丝的细密,这一比喻可谓形象生动。同时,“丝雨欲网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徒留作者面对终将逝去的春天的惆怅。一个“网”字,将作者爱春、惜春之情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是神来之笔。

    2.“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具体分析第三联两句诗的内容,可发现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
    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
    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
    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如采用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这样的方法对“咽”“冷”二字进行赏析,或从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鉴赏“咽”“冷”二字的作用,也是完全可以的。

    3.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江回两崖斗”,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就像是两兽相斗,写出了江两岸石崖的陡峭、高耸。
    “日隐群峰攒”,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攒”字描写群峰相聚相连,修饰“峰”,写出山峰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山峰的错杂密集和重叠之态。

    4.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采摘,或捋取,真切又生动;最后是“袺”“襭”,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一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对盛放芣苢的具体描写。切合劳动过程,既是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明确回答第一问:不能。
    其次,分析:这首诗通过动词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女子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女子们在田野边采野菜边唱歌,描绘出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采”,采摘;“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住;“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这几个动词是有先后顺序的:
    先“采摘”,然后才能“得到”,这是简略叙述;
    “摘取、拾取”到“成把地握住”,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的采摘过程的描写,具体真切;
    由于积少成多,才有“手持衣角盛物”和“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这是采摘后盛装芣苢的具体描述。
    由此可知,作者这样安排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劳动的过程,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示例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示例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现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其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基本义和深层义;接着,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临摹景象;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作“弱”“昏”好。
    “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膀臂力弱,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昏暗,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诗人以“弱”“昏”表明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即使是年老体弱,头昏眼花,还能够驰骋疆场,冲锋陷阵。表现了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以及刚毅的精神。
    作“健”“明”好。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臂健”“眼明”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现实。

    6.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
    如认为“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如认为 “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7.(1)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
    (2)“凉”字用得妙。因为它含义丰富、意味深远:
    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
    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
    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既再现了当时云遮月的天气状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和赏析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能力。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人生几度秋凉”,总领全词的氛围和情感,属于词眼。渲染了一个“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凉”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写天上人间之“清寒”,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8.用得格外生动形象的两个字是“湿”和“寒”。“湿”“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而“寒”浑然不觉;“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诗人心中妻子的美好形象正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确定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的两个字是“湿”和“寒”。
    然后解释两个字的意思,“湿”写云鬟,“寒”写玉臂,“湿”“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

    9.C
    10.D
    11.“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尽”字有完结、达到极限之意,别后的词人夜尽无眠,思绪难排,只得以不停歇地听那滴到空阶上的雨声、直至把那雨声听尽来苦挨时光,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雨声听尽情难已,长夜熬尽意难平,“尽”字确实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情感是一致的”错。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的解答一般要先解释字义,再联系句子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有手法,应判断出手法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和效果;如没有手法则分析该字表达的思想情感。
    “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意思是“完结、达到极限”;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一夜无眠,听着阶前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直到雨过天晴,雨声结束”;
    此句是想象兄弟离别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属于从对方起笔生情的写法。词人想象别后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只能听着那一声声雨打空阶之声挨到天明。别后的词人同样夜尽无眠,思绪难排,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
    一个“尽”字语极沉痛,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12.D
    13.①大江表面平静,犹有暗涌,友人行舟,当更小心;②扁舟独行,友人孤寂;③天寒地冻,远行不易。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D.“由远及近”说法错误,由“沙禽”句中的“迥”字可知,诗句写景是“由近及远”;“由静而动”说法错误,“征”“尽”“轻”是写事物的动态,而“不望”“未惊”是静态描写。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辛苦”是这首诗的诗眼,在诗中起总领下文的作用。“辛苦”指“客”“行”“辛苦”。
    它的主要内容表现在第二、四联,即“静犹浪”“独”“寒”。组织答案时,要联系具体诗句,结合生活经验适当诠释,如“静犹浪”可解释为“大江表面平静,犹有暗涌”,这是在叮嘱友人舟行应当小心;而“独”,感念友人扁舟独行,难免孤独寂寞;“寒”,指天寒地冻,对远行的人来说,实属不易。

    14.D
    15.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理解有误,诗歌中“乡愁”“悲”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一句中,流泪是因为诗人身处边塞,“乡愁”直接点明情感,是思乡之愁,在边境远离家乡,是羁旅思乡的愁苦。
    “白发悲明镜”一句中“悲”直接点明情感,悲伤是因为白发,悲年华已逝,“青春换敞装”是说青春只换来了破裘,表明青春年华逝去,功业却无成,内心伤感。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是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这是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16.CE
    17.①“付”是“交付”的意思,其实则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官场的机变诡诈,诗人向来不屑,更何况此时已远离是非纷争。②“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被贬后所处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聊”字还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错,应是“景因情设,这眼前的景致正是诗人此时胸襟开阔舒坦的具象”。

    E.“表面语调清新,实际流露出想要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心态”错,应是“语调清新,流露出想要退出倾轧不休的官场、隐居于世外的心态”。
    故选CE。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尾联“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意思是,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分析“付”“聊”二字的妙处,指出字义,结合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字中包含的情感。
    机心:机变诡诈之心。付:付予,交付。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付”字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
    聊:姑且。适:往、去、到。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地处南荒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而句中的“聊”字,又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18.B
    19.①“动”,燃起,暗指战争发生。“连”,连绵不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②这两个词渲染了(烘托出)敌兵进犯时嚣张的气焰和战争的紧张气氛,突出战争的形势非常急迫。③这两诗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突出将士们所向无敌,奋勇拼杀的勇敢气魄做铺垫,从侧面写出了将士们英勇无畏,御敌戍边的英雄气概。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表现了匈奴阵容之强大、进攻之猛烈”错误,从“汉皇”“一战净妖氛”等可以看出,这里表现的应是汉军这方面的情况,而不是匈奴的情况。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和炼句的能力。
    (1)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烽火动沙漠”中“动”,是“燃起”之意,暗指战争发生。“连照甘泉云”中“连”是连绵不断之意。
    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指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最后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个词渲染了敌兵进犯时嚣张的气焰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军情紧急,突出战争的形势非常急迫。
    (2)这两句诗在诗歌的开头,作用可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角度来分析。
    这两诗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突出将士们所向无敌,奋勇拼杀的勇敢气魄做铺垫,从侧面写出了将士们英勇无畏,御敌戍边的英雄气概。
    首联写沙漠中的烽火照到甘泉宫,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军情紧急。颔联紧承前二句,形象地描写君王对敌情的态度,按剑而起,立即行动,召见将军,派兵出征。颈联正面描绘战斗场面:杀气冲天,鼓声陇底,字里行间都是刀光剑影。尾联写战争胜利结束,经过将士们纵横驰骋英勇杀敌,一举把敌人彻底消灭。所以开头这两诗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突出将士们所向无敌,奋勇拼杀的勇敢气魄做铺垫,从侧面写出了将士们英勇无畏,御敌戍边的英雄气概。

    20.A
    21.本诗的颜色词有“黄”“白”。“黄”表明了季节是秋天,黄叶在夜雨的洗刷下颜色更加鲜明,“黄”表示树叶即将凋零,引起了诗人对自身的观照。“白”写出了诗人衰老之态,与“黄”相照应,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之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
    A.“诗人真切地描绘出表弟穷苦的生活状态”错误,由诗歌标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可知,是表弟卢纶到家拜访,由此可知,首联描绘的是诗人自己穷苦的生活状态。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到诗歌中找到颜色的词语。如“黄”“白”。
    然后结合这些颜色词修饰的对象分析表达的效果。“黄”修饰“叶”,“白”修饰“头发”;前一句是说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叶黄而飘零,这是秋季,给人萧瑟之感,后一句诗人由雨中黄叶想到自己,意思是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白”展现诗人衰老之态,“黄”言“叶之即将凋零”,“白”言“人已老去”,两个颜色词凸显人物内心的伤感之情。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炼字: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炼字,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鉴赏诗词语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鉴赏诗词语言,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练习: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