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课件PPT全册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6课三国鼎立ppt、同步练习docx、教学设计DOCX、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mp4、借东风来了个火烧赤壁赤壁之战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了解战争过程,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认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材料一 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 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材料三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思考: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地,重视农业生产。
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的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②经济上:开荒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④重用人才。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官渡之战中袁绍失败的原因
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回师途经海边时,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歌《观沧海》。
曹操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壮志,当时的主要对手有谁?
依附荆州的刘备以及盘踞江东的孙权。
面对强大的曹操,刘备和孙权是如何应对的?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赤壁之战借东风来了个火烧赤壁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②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③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③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分天下但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情况
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东汉末年的州郡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进步的。这是因为东汉中后期以来,统治黑暗,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民不聊生。黄巾起义以来,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特别是董卓之乱以来,军阀割据,混战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说这一过程中,历史是进步了。
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2.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吴国 B.蜀国C.秦国 D.魏国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从,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材料三: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禾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1)材料一、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是否是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若是,是什么社会现象?
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 “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有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垦荒屯田;军事上:官渡之战。
(4)材料二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材料三中北军失败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一官渡之战,知识点二赤壁之战,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知识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习题课件ppt,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五,统一全国或平定江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