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装置中利用连通原理工作的是( )
A. 飞艇 B. 船闸 C. 抽水机 D. 拦河大坝
2.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水能灭火,也能生火.某塑料大棚因为雨后没有及时清除棚顶凹处的积水而发生了火灾,这是因为( )
A.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生命科学实验中使用镊子夹取玻璃盖片的场景,使用此镊子( )
A. 省力且省距离 B. 省力但费距离 C. 费力且费距离 D. 费力但省距离
4. 下列有关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等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B. 菜刀的刀刃磨的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C. 用同一烧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
D. 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机翼应该做成上平下凸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2m,用同样的水平力F,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对乙物体做功较大 B. F对甲物体做功较大
C. F对甲、乙物体做功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6. “守护‘晴’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是2022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 轰炸机轰炸地面目标时,总是需要提前投弹才能命中目标。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飞机投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炸弹脱离飞机时,炸弹的速度为零
B. 惯性与速度有关,炸弹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 炸弹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炸弹受到向前的推力
9. 如图,建筑工人用绳子将重500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6s,拉力为150N,已知斜面长3m,高0.6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绳子的重力)( )
A. 拉力的功率是50W
B.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
C. 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
D. 若把斜面的高度升高,则斜面的机械效率降低
10.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下水。如图所示,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时排水量8万吨。据悉:“辽宁舰”满载排水量6.1万吨,“山东舰”满载排水量6.5万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满载时,福建舰比山东舰的总重大
B. “福建舰”在大海中航行时,装载的舰载机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福建舰”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为8.0×107N
D. 若舰载机飞离“福建舰”时,“福建舰”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1. 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______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10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 如图甲所示,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 有关。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水受到了______ 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__ 。
13. 如图所示,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时要完成数百个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及方向)的,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同时也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关闭所有发动机,飞船由于______仍会继续飞行。
14. 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______、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应往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5. 如图所示,A滑轮的作用是可以______;若物体的重力均为30N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的大小为______N,使用B滑轮______(选填“能”“不能”)省功。
16. 如图所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艇在下潜到海底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当它潜入海面下6k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Pa,此时,一个表面积为10cm2的窗口受到海水的压力约为______。(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主光轴和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18. 如图所示是一把椅子的侧视图,请画出以椅子前腿着地点O为支点,使椅子向前翻转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9. 按要求填空:
(1)如图1所示,将纸杯装满水后,用薄塑料片盖严杯口并倒置,塑料片不会掉下来,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的存在。
(2)如图2所示,矿泉水瓶中装满水后插入吸管甲,用另一吸管乙向吸管甲上方吹气,吸管甲中水面会上升,这是因为______。
(3)如图3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情景,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
(4)如图4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0. 如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使其沿水平桌面做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依据是______。
(2)如图2所示,在木块A上叠放木块B,与图1进行对比,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之间的关系;图2中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比图1中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
(3)如图3所示,在木块A下垫上两个轻质滚轮,与图1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1. 如图为小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m
测力计示数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4
0.1
1.8
0.3
74%
2
6
0.1
0.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
(2)第2次测量中,测力计示数如乙图,则拉力的大小为______N,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______无关。
(5)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由第4组数据可求出一个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N,
22. 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物块A、3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分析甲、乙、丙三次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______有关。
(2)图乙中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可选用图______的实验进行分析,由以上实验数据,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ρ水=1.0×103kg/m3)
(4)图丙中物块A排开水的重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丁中物块A排开盐水的重力。
(5)实验结束后,小明用自己制作的“密度计”(在吸管下端加适当的配重后封闭),使其能竖直浮在液面中,如图戊所示,将密度计放入水中,则水面在管的C点处;若将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液面在B点处,则ρ液=______ρ水(选填“>”“
【解析】解:(1)比较图甲、乙,说明物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比较乙、丙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根据称重法可知图乙中物块A受到的浮力F浮乙=G-F示乙=12N-8N=4N;
(3)丙、丁物体都是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通过丙、丁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图丙中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示=12N-7N=5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V=V排水=F浮ρ水g=5N1.0×103kg/m3×10N/kg=5×10-4m3,
图丁中物块A全部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示'=12N-6N=6N,
物块完全浸没在盐水中排开盐水的体积V排盐水=V=5×10-4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盐水的密度ρ盐水=F浮'gV排盐水=6N10N/kg×5×10-4m3=1.2×103kg/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图丙中物块A受到的浮力小于图丁中物块A受到的浮力,所以图丙中物块A排开水的重力小于图丁中物块A排开盐水的重力;
(5)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漂浮时,浮力都等于重力,G=F水=F液,由阿基米德原理得ρ水gV1=ρ液gV2,根据题意,V1大于V2,所以ρ水小于ρ液。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2)4;(3)甲、丙、丁;1.2×103;(4)小于;(5)>。
(1)分析比较图甲、乙、丙,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图甲和图乙弹簧测力计示数用称重法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根据F浮=G-F示得出图丙中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V=V排水=F浮ρ水g得出物体的体积,根据F浮'=G-F示'得出图丁中物块A全部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V排盐水=V得出物块完全浸没在盐水中排开盐水的体积,根据ρ盐水=F浮'gV排盐水得出盐水的密度;
(4)根据称重法测出物体的浮力,再由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排开液体的重力;
(5)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题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及阿基米德原理等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23.【答案】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洒水车装满水后水的体积:V=16m3,
由ρ=mV可得,洒水车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ρ水V=1.0×103kg/m3×16m3=1.6×104kg,
洒水车和水的总重力:G总=(m水+m车)g=(1.6×104kg+9000kg)×10N/kg=2.5×105N,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该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2.5×105N;
(2)受力面积:S=10×1.25×10⁻2m2=0.125m2,
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p=FS=2.5×105N0.125m2=2×106Pa;
(3)洒水车的最高车速:v=90km/h=25m/s,
由v=st可得,洒水车匀速行驶的路程:s=vt=25m/s×10×60s=1.5×104m,
因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洒水车的牵引力:F'=0.2G总=0.2×2.5×105N=5×104N,
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W=F's=5×104N×1.5×104m=7.5×108J,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Wt=7.5×108J10×60s=1.25×106W。
答:(1)该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2.5×105N;
(2)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6Pa;
(3)牵引力做的功为7.5×108J,功率为1.25×106W。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洒水车装满水后水的体积,利用ρ=mV求出洒水车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根据G=mg求出洒水车和水的总重力,即为该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受力面积等于10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利用p=FS求出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洒水车的最高车速,根据v=st求出洒水车匀速行驶的路程,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F=0.2G总求出洒水车的牵引力,利用W=Fs求出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再利用P=Wt求出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速度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4.【答案】解:
(1)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条件可知空菱桶受到的浮力:F浮=G桶=200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200N1.0×103kg/m3×10N/kg=0.02m3;
(2)已知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cm,则菱桶浸入水中的深度:h浸=25cm-20cm=5cm=0.05m,
此时菱桶排开水的体积:V排'=Sh浸=2m2×0.05m=0.1m3,
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m3=1000N,
因为菱桶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由漂浮条件可知菱桶、人和菱角的总重力:G总=F浮'=1000N,
已知人的重力:G人=600N,
则菱角的重力:G菱角=G总-G人-G桶=1000N-600N-200N=200N;
答:(1)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200N,排开水的体积0.02m3;
(2)菱桶内放的菱角的重力为200N。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菱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浮力等于菱桶的重力,根据F浮=G=mg求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空菱桶排开水的体积;
(2)根据V=Sh求出此时菱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此时菱桶受到的浮力,此时菱桶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再根据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总重力,由此可求出菱角的重力。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子洲县周家硷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