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教学设计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13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4* 花之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4* 花之歌教学设计,共3页。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走出文本,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纪伯伦的这首诗很适合在不看题目时,让学生根据十分形象的语句“猜谜”,猜猜“我”是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真切地体验作者语言表达的隐趣,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迅速抓住诗歌主体。
给出谜底,“我”是花,小结入课。
自主朗读,读出韵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自己体味作者的感情,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实践中,把文本读足,读熟,去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为进一步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的笔下花是什么,从哪里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来理解诗意。老师将文中的“我”改为华,将文本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赏读,看看这样好不好,从而对比含蓄与直白两种风格,明确作品的艺术特点,并提示阅读的方法,把要写的事物用拟人的手法隐藏起来,然后再进行比喻描画,是纪伯伦散文诗写作的一大特色,读这类的散文诗,我们主要抓住这些比喻去想象画面,就能大致明白作者在写什么了。
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老师交待纪伯伦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发现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阅读提示”,深入思考,拓展阅读。
“阅读提示”对这篇散文诗的特点做了整体介绍,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诗人写作风格及散文诗这一文裁的体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讨论交流,布置作业,安全警示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