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第三原则崇文抑武,如何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2地方,分散相权,宋真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②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
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
①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材料二 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一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 ”
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结合上述示意图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2、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度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1.分散相权的方式: 唐:决策流程分权 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
2.产生的影响: 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二府三司制度:权力分割过细,机构众多,导致官员人数增加,逐渐形成了冗官的局面。行政效率低下,;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原则: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劝学文——宋真宗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好男不当兵。 ——宋代民间谚语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重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材料一:“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 —— 《宋史》
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化事权,权力高度集中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叛乱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4.大力发展科举制,文人统兵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
材料1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虎骑所过,莫不溃败。 ——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描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僚机构,官更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利:有效防止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弊: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②兵将分离,训练废弛,在边疆战争中频吃败仗。 ③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太宗:
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惨败。
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称为“澶渊之盟”。
①北宋军队通过招募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②用文臣担任军事长官,统兵权与调兵权相互节制,更戍法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弊:以钱财换和平的屈辱协议,并未能为宋朝带来和平稳定的局面。增加了财政负担;不利于边防的加强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利: 使边界维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北宋供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军队不断扩编。 ——冗兵②政府机构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官
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加上战争赔款,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冗费
1.领域:农业、商业、军事、科技、教育2.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3.目的:富国强兵4.结果:失败5.措施
1.积贫积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3.庆历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归于失败。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问题探究: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的评价,存在相当大的争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1)成效:达到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不足: ①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3)影响:敢于冲破旧俗,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于革新的精神影响后世。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岳飞《满江红》今人书法作品
(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1)特点及方式:唐朝主要是挫败少数民族的进攻、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和亲等;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在议和中以送“岁币”等寻求妥协,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灭亡。(2)原因: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宋朝统治者采取“守内虚外”政策,造成求和派占优势,抵抗派受压制。(3)影响:都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宋朝的政策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4)尽管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方式不同,但都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传入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的发展,这说明不论在统一政权下,还是在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融合和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唐宋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方式的比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文书政令,崇文抑武文官政治,先战后和,王安石变法背景,王安石变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评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史,君主专制,强干弱枝,文官政治,宋制之弊,变法革弊,政权并立,中书省,门下省,唐三省六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