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15174/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45页。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人,彭城(今江苏苏州)人,袭封临川王。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骤( ) 絮( ) 奕( ) 谢道韫( )(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 )雪骤( )(4)因风起( ) zhòuxùyìyùn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急趁,乘《〈世说新语〉二则》选自《 》,是 _(朝代)临川王 组织编写的一部_ _集。它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 》篇和《 》篇。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志人小说言语方正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 雪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雪·五丁仗剑决云霓》)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1)留: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友)乃至。(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要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 文言实词:元方时年(这年)七岁。3.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1.古今异义(1)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所似”应作“所何似”理解)(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2.文言句式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要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尊君在不( ) 友人惭( )1.读准下面加色字的音。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词语。(1)期行: 。(2)舍去: 。(3)乃: 。(4)则: 。fǒucán相约同行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才就,便,那么 3.《二则》塑造了两位聪慧机智的少年儿童形象,分别是《咏雪》中的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 。谢道韫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 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嬉戏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拉,牵拉(1)与友期行( 约定 ) (2)太丘舍去( 舍弃 ) (3)去后乃至( 才 ) (4)门外戏( 玩耍 ) (5)尊君在不( 同“否” ) (6)相委而去( 舍弃 )(7)则是无信( 信用 ) (8)下车引之( 拉,牵拉 ) (9)入门不顾( 回头看 )3.强调重点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友太丘友元方家君君:您,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辞,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等。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A.陈太丘: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B.友人: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3.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示例:(1)不失礼。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示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4.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词的意思。称赞,赞许效法解析:课外文言词语的解释方法有二:一是联想法,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联系推断法,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的意思。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答案: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解析:划分句读,一是根据语意,二是注意一般在“也”“者也”“矣”等词后面、“夫”“至若”等词前面划分。平时可以多诵读文言文,形成语感。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答案:第一次问元方他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问自己和他父亲究竟谁效法谁。解析:说“主要意思”比“翻译”的要求宽松了很多,只要把主要意思表达明白即可。 4.试分析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答案: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解析:陈元方采用的是类比法,比较委婉,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古代常见的敬辞、谦辞,请按要求分类。①令郎 ②鄙人 ③家君 ④贵庚 ⑤垂询 ⑥愚见 ⑦惠存 ⑧劳驾 ⑨寒舍 ⑩舍弟敬辞:①④⑤⑦⑧ 谦辞:②③⑥⑨⑩(1)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1.通假释义尊君在不(“不”同“否”)2.古今异义尊君在不(同“否”)待君久不至(副词,表示否定)3.一词多义 去后乃至(省略句,“去后”前省略主语“太丘”,“乃”前省略主语“友”)4.文言句式不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了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用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