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写作,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23分)
1.(9分)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前言]
ㅤㅤ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②浮(zào)
③闭塞
④踊跃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2.(10分)在撰写“我爱阅读”朗诵稿时,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①
阔大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相长
是故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③
静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坚守
拣尽寒枝不肯栖,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
搏击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⑥
友谊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⑦
赏识
世有伯乐, 。
韩愈《马说》
⑧
美丽
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⑨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 》
3.(4分)在系列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前面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 ; , 。
二、阅读(57分)
4.(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
①与一般传记相比, 充满了各种激情因素,作家对激情式英雄的呼唤植根于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作者侧重揭示的是传主们面对各种苦难进行抗争而放射出的生命激情,在这种揭示中又投射了自己强烈的敬仰之情。
——刘佳林
②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邱勇
③ 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
——沈清松
④ 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楼适夷
A.《苏菲的世界》
B.《平凡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名人传》
5.(4分)书籍的封面给读者传达书籍内容的第一印象,它具有表达书籍主题内涵、宣传书籍的重要作用。如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同的封面,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个封面?请说明理由。
6.(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ㅤㅤ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ㅤㅤ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ㅤㅤ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ㅤㅤ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ㅤㅤ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ㅤㅤ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ㅤㅤ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ㅤㅤ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ㅤㅤ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ㅤㅤ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ㅤㅤ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ㅤㅤ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ㅤㅤ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ㅤㅤ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ㅤㅤ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ㅤㅤ⑯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①
第二次
②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③
(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3)文章开头介绍了“第一支钢笔”的笨拙与无用,结尾部分为何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7.(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ㅤㅤ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ㅤㅤ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ㅤㅤ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ㅤㅤ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ㅤㅤ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3)在世界读书日带来之际,请帮助学校拟写两则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
(4)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ㅤㅤ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①,崎岖堙厄②,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
ㅤㅤ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ㅤㅤ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请选出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当时流辈咸推之
咸来问讯
B.在道
虽有至道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不足为外人道
D.归其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B.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C.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用现代汉语 写出句子的意思)
②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探究《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9.(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劳劳亭①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②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为古时送别之所。②遣;让。
(1)这两首诗均是送别诗,甲诗点明送别地在长安,乙诗点明送别地在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写作。(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阅读能丰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阅读可以是读一本书、一句话、一则广告、一座博物馆……回顾你的阅读生涯,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阅读促进你成长的经历。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23分)
1.(9分)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前言]
ㅤㅤ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燥
②浮(zào) 躁
③闭塞 sè
④踊跃 yǒng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枯zào”写作“枯燥”;
②“浮zào”写作“浮躁”;
③“闭塞”写作“塞”读作“sè”;
④“踊跃”中的“踊”读作“yǒng”;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提倡阅读”“诚意正心”的提示,选“格物致知”恰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把“创建”改为“营造”。
【解答】答案:
(1)①燥;②躁;③sè;④yǒng;
(2)B
(3)把“创建”改为“营造”。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10分)在撰写“我爱阅读”朗诵稿时,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①
阔大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相长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③
静谧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坚守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
搏击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⑥
友谊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⑦
赏识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
韩愈《马说》
⑧
美丽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⑨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②学然后知不足
③山光悦鸟性
④寂寞沙洲冷(重点字:寂寞)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⑥浮云游子意
⑦然后有千里马
⑧落英缤纷
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点字:庇)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4分)在系列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前面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读书就像温润的雨滴 , 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 ; 读书就像神奇的钥匙 , 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 。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
【解答】根据“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的提示,用“读书就像……,可以……”这样的句式来仿写即可。
答案:
示例:读书就像温润的雨滴,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读书就像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
【点评】仿写四原则:
1.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
2.结构一致: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间关系的一致。
3.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
4.格调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
二、阅读(57分)
4.(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
①与一般传记相比, D 充满了各种激情因素,作家对激情式英雄的呼唤植根于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作者侧重揭示的是传主们面对各种苦难进行抗争而放射出的生命激情,在这种揭示中又投射了自己强烈的敬仰之情。
——刘佳林
② B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邱勇
③ A 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
——沈清松
④ C 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楼适夷
A.《苏菲的世界》
B.《平凡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名人传》
【分析】本题涉及多部名著的内容,解答需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平时阅读,要注意对名著情节内容的积累。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①根据题干的提示“与一般传记相比”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是一部传记体裁的作品,再加上后面对作品内容特点的概括,很容易得出本题答案为《名人传》。《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也是其经典作品,包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作者从艺术、生活、思想、价值等方面,分别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着重刻画了他们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表现出他们的精神信仰和永不停息的艺术热情,从而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故选:D。
②根据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可知,这里应填写《创业史》。《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故选:B。
③根据“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可知,这里应填写《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故选:A。
④根据提示内容可知,这里应填写《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该书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是一部丰富精神,完善人格的教科书。
故选:C。
答案:
①D
②B
③A
④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4分)书籍的封面给读者传达书籍内容的第一印象,它具有表达书籍主题内涵、宣传书籍的重要作用。如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同的封面,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个封面?请说明理由。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主旨及人物性格的把握。根据插图分析与文章主旨或人物性格相关的故事情节。A画的是保尔在工地上筑路的情景,B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首先亮明观点,选A或B节皆可,能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即可。如选A,结合筑路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表现出来的坚强和乐观,如选B,应结合原文中能体现保尔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情节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1:我选A,A画的是保尔参加筑路工程。在原著中,筑路过程要面对秋雨、寒冷、泥泞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物资匮乏引起的饥饿;匪徒、肃反、开小差等引起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等,面对种种困难,保尔和同志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选取此幅图片做封面能很好地揭示中心,表现保尔的精神品质。
示例2:我选B,B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小说多次写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身受重伤的事迹,体现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用战场上的画面作为封面,可以激发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ㅤㅤ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ㅤㅤ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ㅤㅤ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ㅤㅤ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ㅤㅤ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ㅤㅤ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ㅤㅤ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ㅤㅤ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ㅤㅤ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ㅤㅤ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ㅤㅤ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ㅤㅤ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ㅤㅤ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ㅤㅤ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ㅤㅤ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ㅤㅤ⑯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① 母亲解释家里的难处,答应等父亲寄钱回来,给我买吸水钢笔。
第二次
② 我先是哭闹得更凶,后来感到后悔,决定自己赚钱买钢笔。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③ 那拉车人,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
(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3)文章开头介绍了“第一支钢笔”的笨拙与无用,结尾部分为何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分析】文章叙述了“我”第一支钢笔的来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一次冲突中母亲的表现,对应的文段是④⑥两段。④段“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写母亲对我的劝慰,答应父亲寄钱来就给我买钢笔;⑥段(原文略)写母亲解释不能再去借钱买钢笔的原因。两段内容合起来即为答案。第二次冲突中“我”的表现对应⑦⑧⑨三段,“我”先是哭闹更凶了,被母亲打了两巴掌后,在大雨中冷静下来,后悔自己的行为,决心自己赚钱买钢笔。第三次冲突是⑬⑭段,在被“我”偷劲时“车轮顺坡倒转”,“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写母亲在竭尽全力拉车。
(2)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一是交代那天环境情况,“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说明雨很大,“冲刷着马路”说明积水很多,环境恶劣;二是情节上作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让人难以睁开眼的恶劣环境,为下文写我看不清拉车的是母亲做铺垫;三是烘托人物心情,风雨交加的环境,冷清的街道,烘托了我想出来挣钱却没有挣钱之处的那份焦急和沮丧的心情。
②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理解能力。“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吃力”“腰弯得很低”“与地面平行”,母亲拉车的动作,突出母亲拉车很艰难;“挽到膝盖以上”外貌描写突出雨大水多,环境恶劣,衬托出母亲拉车的艰难;“拼力压住车把”“使出了浑身的劲”,突出母亲在重物面前的柔弱、艰辛与努力。总之,这几句对母亲拉车时的动作和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雨中拉车的艰难。
(3)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分析能力。“怔住”是惊慌的样子。母亲“怔住了”是因为没有想到雨夜拉车被儿子撞见,有些慌乱;儿子“怔住了”是因为自己雨夜推车赚钱被母亲撞见,有些慌乱。母子二人都怔住了,都被对方的行为深深震撼到,感知到母子都在竭尽努力,彼此深爱。据此提炼要点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叙述了“我”的第一支笔的来历,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这一主题,小说结尾写“我”珍爱这支钢笔,以抒情的方式突出这一主题。“我”珍爱保存钢笔的原因:不仅仅是钢笔来之不易,记录着一段难忘的经历,更在于它是母爱的象征,凝聚着母亲对“我”殷切期望和无限爱意。
答案:
(1)①母亲解释家里的难处,答应等父亲寄钱回来,给我买吸水钢笔。
②我哭闹得更凶。
③那拉车人,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
(2)①景物描写点明风雨肆虐,天气恶劣,为下文我看不清拉车的是母亲做铺垫;同时也衬托了“我”焦急和沮丧的心情;也衬托出母亲挣钱的艰辛,为母亲拉车的艰难做铺垫。
②“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与地面平行”,突出母亲拉车时的艰苦和吃力;“挽到膝盖以上”突出雨大水多,母亲的艰难;“拼力压住”“使出了浑身的劲”,突出母亲在重物面前的柔弱、艰辛与努力。这些词突出表现了母亲拉车的艰难,表现了对儿子深沉的爱。
(3)母亲怔住了:写出母亲为了赚钱给儿子买钢笔雨夜拉车被儿子撞见时的慌乱;儿子怔住了:写出了儿子雨夜推车赚钱被母亲撞见时的慌乱。
(4)这支笔虽然是一支老式廉价的钢笔,但他是母亲在雨夜拉车赚来的钱为“我”买来的,这支笔蕴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无比深沉的爱,也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无限期望。因此,它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点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
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7.(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ㅤㅤ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ㅤㅤ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ㅤㅤ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ㅤㅤ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ㅤㅤ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3)在世界读书日带来之际,请帮助学校拟写两则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
(4)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是关于“阅读”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第三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力,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1)结合“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概括可得: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20年。
(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左右”表示这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并非“正好8本”,也可能是多余8本,也可能少于8本,去掉后就与事实不符合。最后强调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拟写宣传标语要结合活动主题“世界读书日”来理解,并且标语要简洁、凝练。
(4)结合“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可得: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只能在纸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纸质阅读中大量存在;结合“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可得:通过纸质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答案:
(1)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20年。
(2)不能。“左右”表示这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并非“正好8本”,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攀登书山与知识同行,遨游学海以真理为伴。
(4)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只能在纸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纸质阅读中大量存在;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ㅤㅤ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①,崎岖堙厄②,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
ㅤㅤ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ㅤㅤ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请选出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A.当时流辈咸推之
咸来问讯
B.在道
虽有至道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不足为外人道
D.归其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B.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C.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用现代汉语 写出句子的意思)
②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探究《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分析】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峰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
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看重礼遇柳宗元,后来王叔文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家一起都被贬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贬逐,经历南方的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史,那里是西南边陲,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上奏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压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咸:两个都是“全,都”的意思;
B.不同,道:路/学说;
C.不同,为:做,担任/对,向;
D.不同,归:归还/女子出嫁。
故选:A。
(2)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可据此划分停顿为: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及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①本句的重点词有:如,如果;异,不同;为,是。句意为: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
②选文第②段记叙了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一贬再贬,“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所以在永州时借游玩山水来排遣内心的郁闷之情。一开始发现小石潭,听到潺潺的水声,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色,无人欣赏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到地方,孤独寂寞的悲苦。所以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景抒情,先乐后忧。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为了朋友的母亲,而甘愿到更偏远地地方去,表现了重视孝道,友情;根据“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见他改革除陋习,为民办实事;根据“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见他道德学问高,愿意指导后学。
答案:
(1)A
(2)B
(3)①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
②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一贬再贬,在永州时寄情山水,一开始发现小石潭,听到潺潺的水声,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色,无人欣赏的命运,又勾起了他内心的伤感,所以忧伤凄苦的情绪又弥漫心头。
(4)①重视孝道、友情。为了朋友刘禹锡能更好地照顾母亲,柳宗元自请到更偏远的边陲;②勇于改革,为民办实事。自己拿钱赎回被质押的子女,让他们回家团聚;③提点后学。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最后都成为名士。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9.(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劳劳亭①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②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为古时送别之所。②遣;让。
(1)这两首诗均是送别诗,甲诗点明送别地在长安,乙诗点明送别地在 南京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劳劳亭》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所作年代殆已不可切考,似为作者漫游金陵时作。诗中虽有送别之意,却无送别之人、之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此诗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将送别诗意推到了高峰;后两句则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另辟诗境,别翻新意,从而振起全篇。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把握。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所以乙诗点明送别地在南京。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又因为“柳”谐音“留”,这一意象经常用来表达惜别之情。
答案:
(1)南京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劳劳亭》抒发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译文:
劳劳亭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三、写作。(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阅读能丰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阅读可以是读一本书、一句话、一则广告、一座博物馆……回顾你的阅读生涯,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阅读促进你成长的经历。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审题难度较小,考生围绕读书的故事写一篇文章即可。可以写读书乐在使人收获很多,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以写读书乐在使人心情愉悦,如郑成功所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可以写读书乐在能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改变性格。在具体行文中可进行丰富的联想、细腻的刻画、真切的抒情,特别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解答】
我的阅读故事
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受爸爸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爱听书。记得5岁以前,我还不识字,就听妈妈讲书上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趣。当时,我就想:要是自己也能看书上的故事,把它讲给妈妈听该多好啊!于是,能识字、会看故事书成了我内心的最大愿望。每次,只要看到大人们在看书,我也会捧着一本儿歌书,装模作样地逐个指着字,高声朗读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儿歌。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竟在不自觉中认识了很多字,真的一个人能念陌生的儿歌,看较短的故事了。每次看完,我总要咿咿呀呀地读给妈妈听,然后仰起幼稚的小脸,等待着表扬……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10岁时,我就已经能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原本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非卧龙先生——诸葛亮莫属了。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能让天地飞沙走石,能让山河自动让路。但孔明先生的这一切,我总觉得也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因此,对他的崇拜化作了我读书的不竭动力。
如果说,以前我看书纯粹是为了“好看”“有劲”,那么,现在己读小学六年级的我则真正体会了“开卷有益”。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进行一次画画猜歇后语的比赛。刚开始,妈妈一路领先,我净输,可到了最后,我竟然利用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生不如死”这个歇后语把妈妈难倒了,为了这,我还得意了好儿天呢!
还有一次,语文课上教《长征》一文,同学们提问“五岭”是什么意思?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我一听,嘿,刚看过的魏巍写的《地球的红飘带》上不都写着吗?于是我站起来,带着激动和自豪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听着大家的啧啧称赞,望着老师那充满赞许的眼神,那一刻,内心涨涌着一种对优秀课外读物的无比亲昵与感激之情。
如今,尝到课外阅读甜头的我,更是和好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长大后还想当一个文学家呢!
【点评】读书开阔视野,读书累积知识,读书增长能力,读书的好处真是太多了。本文作者的确也有这种认识、感受。此文既切合了题意,因为父母,爱上了读书,更写出了从书中获取了知识,获得了乐趣,增长了才干,增强了能力。尤为可取的是,作者没有抽象地写读书的好处、乐趣等等,而且实实在在地注重细节描写,如读诸葛亮的感悟,读《长征》的收获等等,很具体、生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20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