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2.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其次,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发现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有古诗、有散文、有现代诗,风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这篇优美的文章以儿童的视角,主要写了秋雨过后,“我”背着书包在上学路上看到的美景,文中铺上彩色地毯的水泥道、像金色小巴掌的落叶、像棕红色小鸟的小雨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将梧桐树的落叶想象成金色的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本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本节课上要作为一个教学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情趣。本阶段的孩子已具备了潜藏的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探究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大致了解词句篇的内容,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你,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自然之乐。但是对于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进而实现对句子的理解,教师仍需要给予点拨与指导。
【教学目标】
1.运用借助近义词,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插图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落叶和水泥道的美及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3.聚焦文中词语、句子,通过不同形式、多角度的朗读,体会水泥道的美,从而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
4.通过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感受比喻句,前后照应的妙用,为小练笔提供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借助近义词、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
难点:阅读5—7自然段,运用抓关键词语谈感受的方法体会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手指书空,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学生跟随书空。)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说说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呢?
生:(抢答)枫叶。
生:梧桐树的落叶。
师:(笑)还有认为是枫叶的?
生:梧桐树的落叶。
(师在黑板上板画梧桐树落叶。)
师:片片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个小巴掌,点缀得水泥道是多么美呀!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张秋生细细欣赏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欣赏水泥道全景
(课件出示水泥道全景图)
师:同学们,咱们先走进这幅画面中,大家来看一看画面中都有什么好看的景呢?
生:有好多梧桐树的落叶。
生:梧桐树叶飘落着,金色的落叶特别好看。
生:地面看上去湿漉漉的。
生:梧桐树叶都黏在地面上。
……
师:文中作者又是怎样用文字描述这些美景的呢?浏览课文,如果老师让大家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解说,你会选用哪段文字呢?
生:第5段。
生:你美美的读一读吧!
(生感情朗读这一段)
师:你读的时候,老师特别关注到了这几个词。大家来看。
(课件标注:闪着雨珠 紧紧的粘在 湿漉漉)
师:我怎么觉得如果我用力能把这几个词拧出水来,为什么叶子会闪着雨珠呢?为什么水泥道是湿漉漉的呢?为什么叶子是紧紧地粘在呢?你们能告诉我吗?从文中找找看。
生:文中有这一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告诉我们是夜里刮了秋风,下了秋雨。
(动态课件显示:秋风吹,秋雨下的景象)
师:同学们来看(指引学生看课件)秋风吹,落叶飘;秋雨下,落叶舞。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使门前的水泥道变得如此之美。这句话多有诗意呀,像诗人写下的诗句一样。
师:谁想美美的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带入诗的意境当中?
生:(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师:你也想读一读,来吧。
生: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师:读的多好啊,掌声响起来。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幅画面,整个水泥道上都是落叶。看着像一块儿——
生:像一块大地毯。
师:你用词真准确。地毯上面印有——
生:图案。
师:在阳光的照射下,地毯更是美,美的不同往常。
生:水泥道有亮光。
师:能看到尽头吗?
生:看不到尽头。
师:找找文中哪个段落配这幅图最合适呢?
生:第6自然段。
师:请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一段。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生读第6自然段。)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地毯是金色的。为什么文中作者说是彩色的地毯呢?谁用词更准确一些呢?大家想一想,梧桐树叶是黄色的,但是黄是一样的黄吗?
生:(观察)不一样。
师:对呀,黄是主色调,但是有的黄要浓一些,有的黄要淡一些。所以作者说是彩色的地毯。
师:同学们再来看地毯上的这些图案。
生:是梧桐树叶印上去的图案。
师: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片片梧桐树叶还怎么样呢?
生:闪闪发光。
师:找出了这些特点,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了。
(课件出示:这是一块- - 的地毯。)
师:我们用这段话中的重点的词语来进行填空。
生: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
生: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
生:这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
生:这是一块(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地毯。
三、聚焦梧桐树叶的特写镜头
(课件出示:一片梧桐树落叶的近景图。)
师:你们看这片梧桐树叶的特写。这片叶子好看吗?
生:好看。
师:看着真像我们的小巴掌。
师:再看这一片落叶,它舒服地躺在地上。这是一种什么状态?
生:(观察不语)
师:平展吗?是卧着、趴着、还是弓着身子呢?
生:平着。
师:这就是平展。
师:再看这些叶子排列的整齐吗?
生:不整齐,没有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在细细的看这些梧桐树叶的叶尖。朝向一样吗?
生:方向不一样。
师:那这叫什么呢?
生:凌乱。
师:是啊,你用的这个词特别的准确。
师:同学们,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来写这些梧桐树叶的呢?找找看,你能用哪段文字给这幅图来配上文字呢?
生:我配第7自然段。
师:请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这一段有两个重点词“熨帖、凌乱”,怎样去理解这两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呢?
师:我们在上一单元总结了哪些理解重点词的方法呢?
生:找近义词。
生:联系上下文。
生:查工具书。
生:查字典。
生:联系生活实际。
师:看来同学们记住的真不少,那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中的“熨帖“,你怎么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粘在。
师:仅仅是粘在吗?
生:(不语。)
师,大家见过我们熨衣服的熨斗吗?
生:服装店里有。
生:我家有。
师:皱皱的衣服经过熨烫。是不是很平展呢?
生:是的。
师:大家知道“熨帖”的意思了吧?
生:平展地紧贴。
师:我们就可以理解成平展地紧贴。我们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用熨衣服想到了熨帖的意思。
师:老师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结合插图我们也可以很好得帮助我们理解“熨帖”。
(随机展示图片)
师:那我们再来看“凌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先想一下,乱是什么意思?
生:乱就是杂乱。
师:那“凌乱”我们就可以说是“杂乱”,我们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你见过什么是杂乱的呢?你是用哪些词来形容的呢?
生:乱七八糟。
生:横七竖八。
生:东倒西歪。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杂乱现象可以知道梧桐树叶是如何凌乱的铺在水泥道上的。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图片,同学们来观察这些梧桐树叶,它们的叶尖朝向一样吗?
(随机展示图片)
生:不一样,朝南、朝北的,也有朝东朝西的。
师: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这就是“凌乱”。
师:同学们,梧桐树的落叶凌乱的铺在水泥道上。这种自然凌乱,不是不美,而是有着凌乱之美的。所以作者说“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这就是自然之美。
四、研究我的小雨靴,探讨我的心情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第8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是两只小鸟。文中作者说“我”的什么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师:作者的小雨靴。
师:靴和小鸟这两种事物有联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这是比喻。小雨靴是棕红色的,小鸟的颜色也是棕红色的。
师:是啊,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呢?谁有补充?
生:靴子的形状像两只小鸟。
师: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比喻作者用的形象不形象。同学们,水泥道上落叶满满,咱们可以想像,小鸟最爱在什么地方活动呢?
生:树林里,叶丛中。
师:是呀,小鸟最爱在林间、叶丛中活动。这满地落叶像极了小鸟最喜欢的乐园。小鸟在叶间蹦跳、歌唱。人最快乐的。作者穿着小雨靴在这满地落叶间行走,恰如是两只小鸟在叶丛中蹦跳、歌唱,是这样吗?
生:是。
师:小鸟在蹦跳着、歌唱着,实际上是在说谁在蹦跳着、歌唱着呢?
生:是作者在蹦跳着、歌唱着。
师: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可以读出来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开心的,愉悦的。
五、研究我的步子,探讨我的心情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句子:我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师:谁来慢慢地读这句话,读得越慢越好。
(生放慢节奏读。)
师:你读得挺慢。
师:为什么“我”会走得很慢很慢呢?
生:因为景色太美了。
生:因为我被深深的吸引了,舍不得离开。
生:因为他以前就没有遇见过这么好看的景,难得一遇。
师:是呀,景色太美,作者被深深地吸引,脚被这美景勾住了,对吧?
生:对。
师:这段文字你又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感受到作者喜爱这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
六、解读两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课件出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师:女生第1课件内容,男生读第2课件内容。
(男女生分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些什么呢?
生:前面的这段话是在课文的开头儿,后面的话是在课文的结尾。
生:“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
师:文章开头写了,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结构叫做什么呢?
生:(讨论)
师:这种结构叫做前后照应,又叫做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充满诗意,结构严谨。
师:你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安排。
七、课文小结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在片片落叶的装饰下变得这么美。更重要的是,作家张秋生善于发现这些美,并用优美的语言把美展现了出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也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
八、赏析名篇,读写结合
1.赏析阅读链接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师:一些著名的作家特别善于观察、发现,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自然之美景。大家一起欣赏阅读链接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勾画出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生汇报……)
2.共读老师的下水文片段《路边的花》
师: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幅画面,这两幅是真实的画面,是老师上班路上拍下来的。同学们来看一下。画面上的花儿,你们知道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在咱们生活当中,这些花很多,它的名字叫格桑花,可能平时你见到了,只是没有留意。
师:当我读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的时候,触发了写作灵感。我也随笔写下了一段文字。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听听老师写的这篇文章?
生:想。
(随机出示多媒体课件:《路边的花》片段)
(师读。)
师:同学们听的真专注,你们知道老师写了什么呢?运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呢?可以猜测老师的心情吗?
生:老师您主要写的是格桑花。
生:老师您用了前后照应的结构安排。
生:老师您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
3.小练笔。
师: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拿起你的笔,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也写一写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美景吧。
(生课堂小练笔。时间关系,没有完成。)
九、推荐阅读
(课件出示:作家名片)
师:老师把作家的名片推介给大家,请你们阅读推荐书籍。儿童诗集《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燃烧吧,篝火》《啄木鸟小队》,童话《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张秋生童话列车》。
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水泥道:彩色的地毯
梧桐树落叶:金色的小巴掌
美
小雨靴:棕红色的小鸟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通过观察,发现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很美,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所以我把阅读感悟法作为教学采用的首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前自制的多媒体图片,带学生走进画面中。让学生捕捉画面信息,看一看,说一说,然后图文结合,从文段中找出描述这些美景的文字进行文本阅读。通过图文相配,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景,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梧桐树叶的美,水泥道的美,从而理解了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重要训练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抓住了“凌乱、熨帖”两个词进行了训练,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拆分组合法进行理解,但自我感觉对“熨帖”的词意理解有些偏差。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熨斗熨烫衣服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为熨得很平展,紧紧的贴在。并且展示了平展的梧桐树落叶以及贴在地面上的情形。但课下又进一步查证“熨帖”中“熨”读音为yù,不同yùn,为“按压”之意。这样的话,理解为一个个用手按压平展贴在地面上更为准确。
点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闫老师执教这一课,借助一幅幅图画,先让学生走进画面中去仔细观察、捕捉、发现景美,然后再走进文本找相关的文字来给图画配文字解说 ,细品优美语句,交流理解和感受,真正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看眼前落叶飘飞,踩脚下片片落叶,赏无限自然风景,把整个身心放纵在这美丽的水泥道上。在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上 ,闫老师适当渗透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利用观图画法、近义词法、拆分组合法,联系生活实际法等来理解“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
若能恰当引导、呵护学生的在多元认知,课堂会精彩无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