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段田园生活图,第三段游春图,第三段,第四段,乐天安命,辞官归田第1节,乐天安命第4节,居家之乐,归去来兮辞,故事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章3、4自然段,掌握文言知识。2.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梳理作者的叙事思路。3.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文章透露的极乐又极悲的感情,从陶渊明的经历汲取精神力量,学会积极地面对生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息:使……停止绝:使……断绝驾:驾车
言:助词焉:疑问代词,什么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道与我的意愿相悖,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悦:意动用法,认为…愉悦亲戚:父母兄弟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以:介词,把春及:春天到了事:指耕种之事畴:田地
亲戚间说的知心话让我心情欢悦,抚琴读书也可藉以解闷消愁。农夫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该去西边去耕种田亩了。
或命巾车,或棹zhà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棹:本义船桨。这里名作动,意为划桨。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寻:循着壑:山沟经:经过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时而循着道路崎岖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善:形作动,羡慕
得时:顺应天时行:将要休:终结
春天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万物顺应天时而繁荣滋长,感叹我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
1、田园之乐:诗人生动地写了自己定居后的田园生活,如与亲戚谈心,借琴书消忧,跟农民交往,出去春游看了美景,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回归田园后的欢乐之情。2、感慨生命的短暂:诗人面对春光美景,没有一味沉浸在欢乐之中,而是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第三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寄托宇内:天地之间曷:何、为什么委心:随从(顺从)心所欲
去留:生死。胡为:为什么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遑遑:不安的样子。何:疑问代词,哪里。之:往,到
算了吧!我寄身于世间还能有多少时日!为何不放下心来,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遑遑不安,还想去哪里(追求什么)呢?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期求,企及。怀:留恋、爱惜
植仗:倚仗、扶杖耘:除草耔:培土
享受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也是没有希望的。好好爱惜我可以独自外出的好天气吧,有时扶着手杖在田中除草培土除草培苗。
登东皋gā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皋:高地舒:放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生命的尽头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夫:指示代词:那 复:还,又奚:疑问代词,什么疑:疑虑
登上东边的山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吧,乐天安命就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顺其自然、乐天安命挣脱名利的羁绊,摆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淡泊、平静、自由的境界。
《形影神》:“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此外,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
田园生活(第2、3节)
探究一: 探究景中情 魏晋时期的农耕生活真的如同陶渊明笔下所写的那么快乐美好吗?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写?
找出小序与辞之间的矛盾
(1)序与辞的矛盾《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饥冻虽切辞官前:农家生活贫苦,家中老幼都要挨饿、受冻,喝酒都是奢侈的兴趣
(1)序与辞的矛盾《归去来兮辞》: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有酒盈樽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辞官后:农家生活,处处充满欢乐、幸福
在官八十余日,一家老小受冻、挨饿的状况就能改变的吗!?
(2)前人评价周振甫:“《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钱钟书《管锥篇》认为本文自 “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历经”,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
探究一: 探究景中情 魏晋时期的农耕生活真的如同陶渊明笔下所写的那么美好吗?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写?
(3)作者归隐之后的作品55岁: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3)作者归隐之后的作品66岁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有会而作》69岁: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76岁: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
整篇辞作都是虚写,都是陶渊明归隐前想象出来的!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他宁可过“饥冻虽切”的生活,也不要在官场上“违己交病”,身心俱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慰自己。文中大量的反问句,就是作者在反复提醒自己,要多想想农家生活的美好,不要再留恋过去了!
探究二: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内涵
陶渊明在留恋什么?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是乐还是悲?再读课文,自主体会。
(1)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在留恋什么?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是乐还是悲?
(2)补充材料:“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感士不遇赋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陶渊明先祖显赫,自己从小也喜好六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有济世的志向。可他直到29岁才出仕为官,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还要苟合取容,身心交病。
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是乐还是悲?
《归去来兮辞》描写的田园生活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欢乐的,但这些都是作者想象之辞,再美好也都是幻影,都是泡沫。陶渊明归隐之后,也仍然摆脱不了口腹之困,也仍然要面对生命短暂、轻微的问题,也仍然无法完全放下曾经那种济世之情怀。所以,陶渊明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有多欢乐,背后的意蕴就有多悲凉。这篇文章,极乐中透露着极悲。但无论如何,陶渊明归隐之后贫苦的处境虽没有变,许多现实问题也没有变,但至少他的心态是变了。经历过官场的“违己交病”,他也会更加珍惜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我们能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什么?
处境的好坏,有时并不是处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
遇到困境,多换个角度看问题!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创作的抒情辞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出仕和辞官的原因,想象他归田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乐天安命的态度。文章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陶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其三,归去来兮辞,关于“辞”,学习序和第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授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意思就是回去吧,写作背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全文主旨,文言知识检测,学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意思就是回去吧,写作背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全文主旨,文言知识检测,学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