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背景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经始于汉武帝,四书始于宋朝,《诗经》地位,诵读一读准字音,诵读二注意停顿节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合作探究,诵读三读出男子感情,诵读正音+节奏,研读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2、三大表现手法: “赋”: “比”: “兴”: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1.【窈窕(yǎtiǎ)】 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2.【淑女】 善良美好的女子3.【好逑(qiú)】 好的配偶。逑,配偶4.【参差】荇菜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5.左右【流】之 求取6.【寤寐】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7.【思服】 思念。服,思念8.【优哉悠哉】 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9.左右【芼】之 挑选10.之(1)结构助词 “的” 在河【之】洲(2)物主代词 指“荇菜” 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3)人称代词 指“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求【之】不得二、词类活用1.【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琴瑟: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弹琴鼓瑟 友:名词用作动词,这里表示亲近2.【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钟鼓: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敲钟击鼓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内容上有什么关系?3.这首诗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诗歌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前四句)
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中八句)
琴瑟钟鼓,幻想迎娶(后八句)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欣喜,上扬)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痛苦,语速慢)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幻想追求成功并赢取欢愉,更上扬)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PS.运用了《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中的哪种)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雌雄形影不离,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比:借物譬喻,即比喻;兴:托物起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兴: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同时雎鸠和鸣,也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以水中左右漂摇动荡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3.这首诗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几个字。
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韵律和谐: 1.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 2.运用重言(关关) 3.运用双声(参差cēn cī ) 4.运用叠韵(窈窕yǎ tiǎ )
小 结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腻,有止所当止。她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作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蒹葭【苍苍】【萋萋】 茂盛的样子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2.【伊人】 那人,指所爱的人3.在水一方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在水之【湄】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在水之【涘】 水边4.【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5.【溯游】 顺流而下6.道【阻】且长 艰险道阻且【跻】 (路)高而陡7.白露未【晞】 干8.宛在水中【坻】 水中的小块高地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1.阅读全诗,想象感知: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人(“伊人”、主人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描绘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萧索凄迷的秋天景色,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出诗人此时困于愁思苦想之中而不得见的怅惘心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似近而远,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时光流逝,追求者深情执着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主人公不畏险阻一再追寻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ps.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追求者炽热追寻的“伊人”仅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吗?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
知音恋人 贤者隐士理想 功业前途 ……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蒹葭 霜露 秋水
《蒹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意中人、贤能之人、理想等美好事物)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表现了美好事物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1.《关雅》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2. 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3. 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4. 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5. 都使用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关雎》:“参差”双声,“窈窕”叠韵《蒹葭》:“蒹葭”双声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文《关雎》,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大基本内容,关雎简介,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等内容,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30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背诵,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蒹葭》结构内容,不断追求,情景交融,反复咏叹追求急切,追求不到无限怅惘,写作特色,上邪y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