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第三章 光和眼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三章 光和眼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如图是一幅“日环食”的图片,下列现象中与“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第1题)
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斜插入水中的笔变“折”了
C.太阳光照射的树荫下会有“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能通过这个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漫反射 D.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山东省美术馆里的“超然楼”是小伙伴们的高级网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做一次“武林高手”,在屋檐上来个“倒挂金钟”(图甲)。原来秘密在于地面上有一座“躺着”的超然楼模型,还有一面巨大的平面镜固定在超然楼模型上方与水平地面成45°角的地方,照片中看到的都是镜中的像(图甲、图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倒挂金钟”的人在此平面镜中成像情况的是( )
(第4题)
5.如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第5题)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
A.光源位置不动,如果把此时的40°角增大为50°,光斑A向右移动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7.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如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第7题)
A.甲 B.乙
C.丙 D.丁
8.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9 cm D.5 cm
9.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已知A点在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B点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AB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A′B′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关于AB所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 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30分)
11.放映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制成,是利用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汽车的后视镜用凸面镜制成,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12.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
(第12题)
13.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填“上”“下”“左”或“右” )侧是空气。
(第13题)
14.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图中的折射角是________度,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光屏上看到折射光线的亮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光线的亮度。
(第14题)
15.(1)图中的杯子实际装有________颗小球。图中较靠上的两颗小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2)图中较靠下的两颗小球的直径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的实际直径,这是因为杯子与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填“投影仪”或“放大镜”)。
(第15题)
三、作图题(2题,每题7分,计14分)
16.如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入游泳池中,刚好被正在游泳的小明看到。请完成光路图。
(第16题)
17.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第17题)
四、探究题(每空2分,计26分)
18.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第18题)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_(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若蜡烛以0.01 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过程中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__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19.小林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9题)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4)小林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 cm/s和1 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
一、1.B 2.D 3.D 4. D 5.D 6.D 7.A
8.C 点拨:当u=20 cm时,成缩小的实像,20 cm>2f,可得f<10 cm;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则物距为20 cm-8 cm=12 cm,成放大的实像,f<12 cm<2f,则6 cm<f<12 cm。综上所述,6 cm<f<10 cm。
9.D
10.D 点拨:根据题意,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 cm,即像距减小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知,此时应增大物距。
二、11.漫反射;发散 12. 折射;反射
13. CO;30;左 点拨: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CO、OA应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OB是折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由题图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14. 30;增大;小于
15. (1)2;折射;虚像 (2)大于;放大镜
三、16.解:如图所示。
(第16题)
17.解:如图所示。
(第17题)
四、18.(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0.02;不变
(4)虚像 (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A
19. (1)主光轴
(2)倒立;实
(3)照相机
(4)5;等大
点拨:(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题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由题图乙可知,物距u=15 cm,像距v=15 cm,
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 cm/s和1 cm/s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则t秒时,物距u′=15 cm+(2 cm/s-1 cm/s)×t=15 cm+1 cm/s×t,
像距v′=15 cm+1 cm/s×t,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u′=v′=2f=20 cm,即15 cm+1 cm/s×t=20 cm,解得t=5 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综合与测试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