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 专题04 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5 新定义中运算及解方程问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7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销售、方案、配套、行程)-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8 展开、折叠、三视图-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9 线段的有关计算-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专题06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文件包含专题06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专题06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
专题06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轴上动点问题
【典型例题】
1.(2021·辽宁·沈阳市沈东初级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 ,当t=2时,点P表示的数为 ;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R两点相遇?
(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长时间P,R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
【答案】(1),2;(2)2秒;(3)或秒.
【分析】
(1)根据点A表示的数为6,且AB=10,点B在点A的左则,列出算式求解即可;根据点P从点A出发,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列出算式求解即可;
(2)设经过秒后P,R两点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两种情况:当P,R两点还没有相遇,相距2个单位长度;当P,R两点相遇后再相离,相距2个单位长度,据此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点表示的数为;
当时,点P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是:,2;
(2)设经过秒后P,R两点相遇,
依题意得:,
解之得:;
∴经过2秒后P,R两点相遇;
(3)设P,R两点运动的时间是
当P,R两点还没有相遇,相距2个单位长度,
依题意得:,
解之得:;
当P,R两点相遇后再相离,相距2个单位长度,
依题意得:,
解之得:;
综上所述,或秒后,P,R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要注意分类讨论.
【专题训练】
一、 解答题
1.(2021·河南·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在数轴上有两点A,B,并且A,B表示的数a,b分别是﹣6,18.现在P,Q都从A点出发往B点停止,已知P点速度是4个单位长度/秒,Q点速度6个单位长度/秒,已知P出发1秒后,Q才出发.
(1)若M点与Q点同时从A点出发,且M点速度是8个单位长度/秒,M出发追上P后再返回与Q相遇就停止,它一共走了多远?
(2)在整个过程中,P,Q两点在Q点出发后多久相距一个单位长度?
【答案】(1)个单位长度;(2)秒或秒或时
【分析】
(1)先计算出M与P相遇的时间,再计算M返回与Q相遇的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M的路程.
(2)根据PQ相距1个单位,设Q出发的时间为t,分情况讨论,P点在Q点的左面和右面和Q到达B时,列出相对的关于t的方程即可求得相对的时间.
【详解】
(1)M出发追上P的时间为4×1÷(8﹣4)=1(秒),此时,Q点走的路程为6×1=6;M点走的路程为8×1=8;M追上P后再返回与Q相遇时间为(8﹣6)÷(8+6)=
M一共走了,
答:M出发追上P后再返回与Q相遇就停止,它一共走了个单位长度;
(2)设Q点出发t秒后,与P点相距1个单位,则P点运动的时间为t+1秒,
①P在Q点的右边时,AP﹣AQ=1,
4×(t+1)﹣6t=1,
解得t=,
②P在Q点的左边时,AQ﹣AP=1,
6t﹣4(t+1)=1,
解得t=.
③当Q到达B时,t=,
此时P距B点24-4×(4+1)=4,
再走3个单位长度时,PQ相距1个单位,
t=4+
∴当Q点出发秒或秒或时,PQ相距1个单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数轴上点的运动,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基本要求,关键在于能用时间t的代数表示出两点间的距离,构建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2.(2021·湖北枝江·七年级期中)定义:点O与点A之间的距离表示为OA,点O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OB.若点A、点B分别在原点的两侧,OA:OB=4:5,点A对应的数是-16
(1)求点B对应的数及AB的长 ;
(2)点P为A、B之间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是否存在点P,使得AP=2OP,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1)的条件下,若点N、M分别从A、O同时向右出发,速度分别3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N点到达B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后停止,M点到达B点立即停止,设它们的移动时间为t秒,请用含t的代数式直接表示M、N两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20,36;(2)或16;(3)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分析】
(1)根据点、分别在数轴原点的两侧,,点对应的数是,即可得出点对应的数,即可求出AB的长;
(2)分点在原点的左边和点在原点的右边即可求解;
(3)分别表示出,,进而求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详解】
解:(1)点、分别在数轴原点的两侧,,
点对应的数是,
点对应的数是;
,
AB的长为36;
(2)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在点的左侧时,依题意有
,
解得;
②当点在点的右侧时,依题意有
,
解得.
故的值为或16;
(3)依题意有,
解得,
可得对应的数为,对应的数为或,
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当时,、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
3.(2021·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8.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
(2)若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则称点C为A、B两点的伴侣点,求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多少?
(3)如图,如果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
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________;
②求点P出发多少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答案】(1)12;(2)14或5;(3)①;②或或或秒
【分析】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2)设、两点的伴侣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根据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3)①先求出、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所需的时间,再求出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即可;
②设点出发秒后,与点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由于,由于点和点分别从点、同时出发,且点的运动速度小于点的运动速度,所以它们同时向右运动时、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Ⅰ、两点相向而行,Ⅱ、两点都向左运动.根据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8,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12;
(2)设、两点的伴侣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数轴上点到的距离是到的距离的3倍,
,
,
,或,
解得,或.
故、两点的伴侣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4或5;
(3)①当、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所需时间为:(秒,
此时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故答案为;
②设点出发秒后,与点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分两种情况:
(Ⅰ)、两点相向而行,
此时点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为,
,
,
,或,
解得,或;
(Ⅱ)、两点都向左运动,
此时点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为,
,
,
,或,
解得,或.
综上所述,点出发或或或秒后,与点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数量关系的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数轴上点的表示,比较复杂,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表示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正确进行分类讨论.
4.(2021·河南·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12,16(规定:数轴上两点A,B之间的距离记为AB).点P与点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2个单位/秒,4个单位/秒,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点P与点Q在A,B两点之间相向运动,当它们相遇时,求时间t的值.
②点P与点Q都向左运动,当Q追上点P时,求点P对应的数;
③点P与点Q在点A与点B之间相向运动,当PQ=8时,t的值是 .
【答案】①;②-40;③或6
【分析】
①根据路程和等于距离列方程解答即可;
②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12-2t,点Q表示的数是16-4t,列方程-12-2t=16-4t,求解即可;
③分相遇前及相遇后两种情况解答.
【详解】
解:①AB=16-(-12)=28,由题意得2t+4t=28,
解得;
②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12-2t,点Q表示的数是16-4t,
∴-12-2t=16-4t,
解得t=14;
∴点P表示的数是-12-2t=-40;
③相遇前:2t+4t=28-8,得,
相遇后:2t+4t=28+8,得t=6,
∴当PQ=8时,t的值是或6,
故答案为:或6.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理解行程问题与数轴上点的运动问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021·重庆市育才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点A表示的数为﹣3,线段AB=12(点B在点A右侧),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AB上来回运动(从点B向点A运动,到达点A后,立即原速返回,再次到达B点后立即调头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B点时,M、N两点都停止运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x秒.
(1)当x=2时,线段MN的长为 .
(2)当M、N两点第一次重合时,求线段BN的长;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点BN的中点恰好落与点M重合,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4;(2);(3)当x= 9.6时,恰好重合
【分析】
(1)结合图形,分别表示出、的长,即可得MN的长;
(2)设x秒后M,N重合,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点BN的中点恰好落与点M重合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则或
当时,,
当时,,
∴
故答案为:4;
(2)设x秒后M,N重合,得:,
解得:,
;
(3)当点M从点A运动到B时,用时:秒;当点N从点B运动到A时,用时:秒;
①当点N从点B出发后,运动到A时,即时,
,
解得:,(舍去)
②当点N到点A后,从点A到点B过程中,即时,
,
解得:,(舍去)
③当点N返回B点,从点B出发运动到A时,即时,
,
解得:,
综上可得:当时,点BN的中点恰好落与点M重合.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理解题意,利用树形结合思想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6.(2021·福建·福州三牧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0,且,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移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左运动(点M、N同时出发).
(1)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__;
(2)当运动的时间为3秒时,请你求出此时点M、N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并求出M、N之间的距离;
(3)经过几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答案】(1)12;(2)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和6,、之间的距离是17;(3)经过4秒或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分析】
(1)根据点表示的数为,,可得点对应的数;
(2)求出运动距离,即可求出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之间的距离;
(3)分①点在点左侧、点在点右侧时;②点、点在点左侧时;③点在点右侧、点在点左侧时,三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解:(1),对应的数是12,
故答案为:12.
(2);;
,
所以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和6,、之间的距离是17;
(3)①设经过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此时点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为.
点在点左侧、点在点右侧时,则,解得;
②点、点在点左侧时,
点在点时,所花时间为:,
设再经过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则,解得,
;
③点在点右侧、点在点左侧时,
点在点时,所花时间为:,点前进的距离为,
设再经过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则,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经过4秒或秒,点M到原点O的距离是点N到原点O的距离的两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7.(2021·山东·济南育英中学七年级期中)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其中b是最小的正整数,a,c满足.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2)点A,B,C分别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AC长为6时,求t的值;
②当点A在点C左侧时(不考虑点A与B,C重合的情况),是否存在一个常数m使得的值在某段运动过程中不随t的改变而改变?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①或;②存在,的值为或2.
【分析】
(1)根据正整数的定义、绝对值的非负性、偶次方的非负性分别可求出的值;
(2)①先求出运动秒后,点所表示的数,再分点在点左侧和点在点右侧两种情况,然后根据数轴的定义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②先求出运动秒后,点所表示的数,从而可得的长,再分点在点左侧和点在点右侧两种情况,分别求出的值,代入化简,然后根据整式的无关型问题求解即可得.
【详解】
解:(1)是最小的正整数,
,
,
,
解得,
故答案为:;
(2)①由题意,运动后,点所表示的数是,点所表示的数是,
当点在点左侧时,,解得,
当点在点右侧时,,解得,
综上,的值为或;
②由题意,运动后,点所表示的数是,点所表示的数是,点所表示的数是,
当时,,
当时,,
因为点在点左侧,
所以,
当点在点左侧,即时,,
则,
由得:,
即在运动时间内,当时,的值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当点在点右侧,即时,,
则,
由得:,
即在运动时间内,当时,的值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综上,存在一个常数使得的值在某段运动过程中不随的改变而改变,的值为或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和偶次方的非负性、整式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②,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8.(2021·江苏昆山·七年级期中)如图,A,B是数轴上的两点,A对应的数为-2,B对应的数为10,O是原点.动点P从点O出发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点A出发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以原来的速度向点O匀速运动,当点P,Q再次重合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Q到达点B时,点P对应的数为 ;
(2)在点Q到达点B前,点Q对应的数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距个单位长度.
【答案】(1)4;(2);(3)或或
【分析】
(1)先求出Q到达B点时所用时间,再求出这个时间P运动的距离即可.
(2)先确定Q所运动的距离为3t,再减去A点的值即为所求.
(3)先求出P、Q第二次相遇的时间,得到t的取值范围.分①点Q到达点B前,②点Q到达点B后,写出PQ的长度(用t表示),由PQ=列方程,求出满足的条件t的值.
【详解】
解:(1)∵A对应的数为-2,B对应的数为10,
∴ ,
∵动点Q从点A出发向点B匀速运动,
∴,
当时,点P对应的数为 ;
(2)在点Q到达点B前,Q所运动的距离为3t,
点Q对应的数为 ;
(3)①点Q到达点B前,
点P在右边,点Q在左边,
,
解得: ,
点P在左边,点Q在右边,
,
解得: ,
②点Q到达点B后,
点P与点Q重合,
,
解得: ,
点P在左,点Q在右,
,
解得: ,
点P在右,点Q在左,
,
解得: ,
∵ ,
∴舍去,
∴当P、Q两点相距个单位长度时,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2021·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沿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甲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沿BA方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1)A,B两点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乙到达A点时共运动了 秒.
(2)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
(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60,15;(2)甲,乙在数轴上的﹣28点相遇;(3)10秒或14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甲,乙能在数轴上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是﹣20
【分析】
(1)根据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40﹣20|,根据题意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4)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根据题意得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1)A、B两点的距离为AB=|﹣40﹣20|=60,乙到达A点时共运动了60÷4=15秒;
故答案为:60,15;
(2)设甲,乙经过x秒会相遇,根据题意得:x+4x=60,
解得 x=12,
﹣40+x=﹣28.
即甲,乙在数轴上的﹣28点相遇;
(3)两种情况:
相遇前,设y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
根据题意得,y+4y=60﹣10,
解得y=10;
相遇后,设y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得,
y+4y﹣60=10,
解得:y=14,
即10秒或14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
(4)乙到达A点需要15秒,甲行驶了15个单位长度,
设甲到达B点前,甲,乙经过a秒在数轴上相遇
根据题意得方程:4(a-15)=15+1×(a-15)
解方程得:a=20
由于甲到达B点需要时间为60秒,而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 有理数2.3 数轴复习练习题,共24页。
这是一份专题08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文件包含专题08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专题08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文件包含专题01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专题01全等三角形中动点问题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