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5题 23分)
1.根据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桃花源记》中表现花草美丽的句子是: , 。
(4)窈窕淑女, 。(《关睢》)
(5)描写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文有很多,请你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 。
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6分)
大自然若失去绿色,那luǒ露出来的便是尘土、岩石和沙漠,加上抛在荒野的垃圾和动物骨头,多么让人毛骨悚然!想那已消失的美丽的楼兰城,水草丰盈的罗布泊,还有那可怕的泥石流、大地震,一次次的人类大迁xǐ。我们该反思的不是狂忘的“人定胜天”,而是尊重自然的“敬天畏地”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有意要破坏自然,内心也并不坏,只是他们需要被唤醒,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自然也是有生命的,需要相互温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luǒ( )露 毛骨悚( )然 迁xǐ(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1分)
(3)“敬天畏地”中“畏”的意思是( )(2分)
A.畏惧,害怕B.敬重,佩服C.敬畏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借代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指代老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而唐朝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篇。
C.《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D.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著名散文,有浓郁的陕北风情;吴伯箫的《灯笼》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
4.将下面句子排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
②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④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彝、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⑤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⑤③②④①B.③⑤①④②C.⑤④①②③D.③⑤②④①
5.综合性学习。(4分)
八年级(6)班举办了“语文,心灵的栖息地——智解汉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些汉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如:“水+水+水=淼”令人不禁想起江河不择细流,方显源远流长。请开动脑筋,说说下面汉字的意蕴。
①“口+口+口=品”令人不禁想起 ;
②“木+木+木=森”令人不禁想起 ;
第二部分(6-21题 47分)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6一7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7.《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与本诗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写到了雨。简要说明诗人在两首诗中分别借“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1题。(12分)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自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问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学(xià)学半 学:
(3)学琴于师襄子 于: (4)已习其数 已:
9.下列对甲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D.引用《兑命》中的话作结,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说服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1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平。有资料记载,1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確一处两千年前的基莽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这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基莽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西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西条就是他们最存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2.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概括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3分)(写出3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B.“面迟”指的是意大利面。
C.如今,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亚洲人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5.指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 )
(2)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 )
四、阅读《往事温柔》,完成16-20题。(15分)
往事温柔
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
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我们在劳作之后,回来常常会点上一支香,用它发热的火点熏烤叮咬点,缓解那种令人难受至极的痒,至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地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
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一同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泥土洗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在身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
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在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五里的山外是福建的地界,那里的山头,有祖先在几百年前开垦的田地,父亲“分单干”后给我们播种。它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也是最为重要的“固定地产”。
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蒸汽,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山茶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
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所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
到中午了,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荔头。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在休息,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一种叫“国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
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何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
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击出的“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二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
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和记忆中家乡插种秧苗时节的雨形成对比。
B.作者按凌晨、近响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的时间顺序叙述往事。
C.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
D.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7.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3分)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事例谈谈保尔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2题 50分)
22.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你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5题 23分)
1.(1)天涯若比邻(2)气蒸云梦泽(3)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4)君子好逑
(5)示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示例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1)裸 sǒnɡ 徙(2)狂忘 狂妄 (3)C
3.C (《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
4.D 【解析】③是领起句,⑤点明“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②承接“文化遗产”进行分类,④①承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具体说明,即③⑤②④①。故选D。
5.示例:茶要一口一口地喝,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孤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最是薄弱的。
第二部分(6-21题 47分)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6一7题。(6分)
6.A(是古体诗)
7.示例:《春夜喜雨》借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适时而下的喜悦和赞美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借雨写出了诗人生活窘迫,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凄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1题。(12分)
8.(1)味美 (2)同“敩”,教导 (3)向 (4)已经
9.C (“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有误,应是“接着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再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故选C。)
10.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
11.学然后知不足。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三、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1分)
12.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13.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②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③人们赋予丰富而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④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
14.C
15.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四、阅读《往事温柔》,完成16-20题。(15分)
16. A
17.作者叙述了少年时,“我”和家人在一个农忙季节的雨天里共同完成秧苗插种的往事。
18.①交代“我们”不愿早出门的原因,为下文写父亲对我们的关爱体贴作铺垫。
②运用拟人、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快速插秧的高超本领,体现了“我”对父亲敬佩之情。
19.①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②是个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人。③是个疼爱孩子、温柔体贴的人。④是个插秧技术娴熟高超的人。
20.①父亲疼爱孩子们。孩子怕蚊子咬,不愿早出门,父亲不责怪不催促。②孩子们关爱父亲。帮父亲拔秧苗,给父亲送秧苗,送饭。③一家人各尽其职,共同劳动,温馨和睦。④家乡山美、水美,人们和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五、名著阅读。(3分)
21.示例: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创作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第三部分(22题 50分)
22.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