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末农民起义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214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秦末农民起义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4214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共5页。
10、秦末农民大起义
授课安排
第_____七__周 第__1_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七年级历史组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准备
PPT准备,教材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
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模块一 秦的暴政: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模块二 陈胜吴广起义:
1、投影《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2、提问:同学们刚才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里?
①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
③第一次提出了斗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第一次推翻了残暴的统治。
模块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
简述项羽失败经过。
教学小结:
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个性化调整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授课安排
第_____八__周 第__1_课时
主备人
刘佳
使用人
七年级历史组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西汉建立。2.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政策。3.了解“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历史典故、诗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影像、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通过“文景之治”对当今治国理政的启示,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准备
PPT准备,教材
教
学
过
程
【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盛世大中国》
同学们,听着这首激昂的《盛世大中国》,再看着这一幅幅的盛世画卷,老师心中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身为中华儿女的深深的自豪感。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繁荣盛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看一看汉初的几位皇帝是如何将一个破败不堪的国家打造成盛世的。
【新课讲授】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卷一:汉并天下盼盛世
(一)阅读课本54页第一段,快速找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学生回答)
(二)出示图片“汉并天下瓦当”,简单介绍汉朝的情况。
(三)结合以下材料和教材“西汉的建立”,回答下列问题: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2.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
(四)出示材料:汉初刘邦与陆贾的对话,从而引出“休养生息政策”
卷二:休养生息创盛世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 “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然后思考:
1、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措施和作用有哪些?
2、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学生回答: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措施。
同桌讨论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
得出结论: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学生回答)
(三)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结合史料进行分析,学生回答
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材料二: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
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合作探究】
文帝景帝时期设立“力田官”关心农桑,讨论:如果我是“力田官”,可以如何促进农业发展,提升自己政绩?
材料三: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德至盛也! ——司马迁《史记·汉文帝本纪》
措施:重视“以德化民”
出示图片,讲述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
材料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措施: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播放视频《缇萦救父》,通过动画视频来理解“以德化民”
材料五:
文帝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措施: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出示图片:秦始皇陵和汉文帝墓
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成由勤俭败由奢
(四)总结汉高祖和文帝、景帝采取的措施,找出相同点。
卷三:文景之治看盛世
(一)观看视频资料:文景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结合视频和史料,总结文景之治的表现。
材料一: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三)出示图片:汉阳陵微笑俑,印证文景时期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四)得出结论: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残破荒凉,国家贫穷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个性化调整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 史称“楚汉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解三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