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评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242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评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242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评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2420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评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评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5分)◆清晨,群山朗润,绿水澄(chè)□,太阳慢慢地透过天边的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犹如一个羞怯的小姑娘。清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梢、草尖,树们、草们腰脊闪晃,摇曳着(piāo)□缈的梦。此时此刻,这里风情浓郁,孕育着(péng)□勃的生机。◆从荒诞不经的低俗故事,到____________的社会新闻,当前可阅读的信息非常多,但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似乎越来越少了。因此,我们要多读好书,读经典的好书!(1)根据语境,填入上文中合适的汉字。(3分)澄(chè)□(piāo)□缈(péng)□勃(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可救药B.神通广大C.骇人听闻D.参差不齐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无井/而出溉汲B.有/闻而传之者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性,它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皇帝的新装》是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D.《女娲造人》是一篇童话,以神奇的想象解释宇宙的起源。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王同学转述:_______________
A.“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万望勿辞!”B.“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C.“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D.“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6.班级拟出一期“走进七夕”的黑板报,请你参与解决下面的问题。(7分)(1)诗词小组为“诗词中的七夕”版块准备素材,下列不能用的一项是( )(3分)A.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B.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D.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2)材料小组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揭示七夕节的民俗学内涵。(2分)材料一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在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于是,七夕便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含义,围绕这两种含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材料二 为了表达希望牛郎织女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这一天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3)对联小组要拟写一副对联,但现在只想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上联:盈盈泪水天桥溅下联:_________________7.默写。(8分)(1)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2)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5)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自己老来处境艰难,尚思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0分)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5分)【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寄扬州韩绰判官①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②明月夜,玉人③何处教吹箫?【注】 ①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②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③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此诗构思新巧,言浅意深。B.《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两句中可以看出此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可以入画,给人遐想。C.《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写实之景,描写出回家团聚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2)《寄扬州韩绰判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3分)【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卧席。④濡:沾湿。(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3分)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______________②闻之于宋君 闻:______________③而徙衽以从阴 徙: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复/徙衽/以从阴C.其一犬/坐于前(《狼》)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甲】【乙】两则寓言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10.阅读理解(16分)恶毒的王子安徒生从前有一个恶毒而傲慢的王子,他的全部野心是要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使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多么伟大的王子啊!不过,我还要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我不准世上有任何其他的威力赶上我,更不用说超过我!”于是他对所有的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它们。当他乘着车子在街道上走过的时候,他就把那些俘虏来的国王套上金链条,系在他的车上。吃饭的时候,他强迫这些国王跪在他和他朝臣们的脚下,同时从餐桌上扔下面包屑,要他们吃。现在王子下令要把他的雕像竖在所有的广场上和宫殿里,甚至还想竖在教堂神龛面前呢。不过祭司们说:“你的确是威力不小,不过上帝的威力比你的要大得多。我们不敢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好吧,”恶毒的王子说,“我要征服上帝!”他心里充满了傲慢和邪恶的自负,他下令要建造一只巧妙的船,他要坐上这条船在空中航行。这条船必须像孔雀尾巴一样色彩鲜艳,必须像是嵌着几千只眼睛。船的前面套着几百只大鹰——他就这样向太阳飞去。这时上帝从他无数的安琪儿当中,先派遣了一位安琪儿。这个邪恶的王子就马上向他射出几千发子弹;不过子弹像冰雹一样,都被安琪儿光耀的翅膀撞回来了。有一滴血——唯一的一滴血——从那雪白的翅膀上的羽毛上落下来,落在这位王子乘坐的船上。血在船里烧起来,像500多吨重的铅,击碎了这条船,同时把这条船沉沉地压下来。那些鹰的坚强的羽毛都断了。风在王子的头上呼啸,那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在他周围集结成骇人的形状,像一些向他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也像一些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王子在船里,吓得半死。这条船最后落在一个浓密的森林上面。“我要战胜上帝!”他说,“我既起了这个誓言,我的意志必须实现!”他花了七年工夫让手下的人制造出一些能在空中航行的精巧的船。他用最坚固的钢制造出闪电来,因为他希望攻破天上的堡垒。他在他的领土里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当这些军队排列成队形的时候,他们可以占满许多英里的面积。他们爬上这些船,王子也走进他的那条船。这时上帝送来一群蚊蚋——只是一群小蚊蚋。这些小虫子在王子的周围嗡嗡地叫,刺着他的脸和手。他一生气就抽出剑来,但是他只刺着不可捉摸的空气,刺不着蚊蚋。于是他命令他的部下拿最贵重的帷幔把他包起来,使得蚊蚋刺不着他。他的部下执行了他的命令。不过帷幔里面贴着一只小蚊蚋。它钻进王子的耳朵里,在那里面刺他。它刺得像火烧一样,它的毒穿进他的脑子。他像疯子一样把帷幔从身上撕掉,把衣服也撕掉。他在那些粗鲁、野蛮的士兵面前一丝不挂地跳起舞来。这些士兵现在都讥笑着这个疯了的王子——这个想向上帝进攻,而自己却被一个小蚊蚋征服了的王子。(选自《安徒生童话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子所做的荒唐事。(4分)(2)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那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在他周围集结成骇人的形状,像一些向他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也像一些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
(3)结合选文,说说王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4)在选文的结尾,面对一丝不挂的王子,士兵们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士兵们的这种表现的?(3分)(5)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11.《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6分)精读片段探究原因分析人物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唐僧从①____________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孙悟空②____________(概括情节)时,③_________(人物性格)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唐僧为了④_______________而念紧箍儿咒。 三、作文(50分)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传说西方有一种鸟叫荆棘鸟。这种鸟在出生后无法发出声音,它必须远赴他乡,找到生长在那里的荆棘树,用树上的荆棘刺破自己的喉咙才能发出嘹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却是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然而,为了这瞬间的歌唱,它付出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一次次地振翅,跌落;一次次地起飞,滑翔……羽翼一点点丰满了,经验一点点丰富了,勇气一点点增加了——终于有一天,它从容地翱翔天宇,飞向远方,完成了生命的绝唱。这个传说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毅力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实现理想,就要勇于付出代价;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积累。请根据上面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2)文体自定,不少于550字。(3)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澈 缥 蓬(2)C解析:(1)注意“飘渺”和“缥缈”在字形上的固定搭配,同时注意“蓬”的偏旁。(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在此处,符合语境。2.答案:C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奈何/忧崩坠乎。3.答案:D解析:《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4.答案:D解析:A.没有交代自己的身份(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同时“万望勿辞”不合语境。B.没有交代举办朗诵会的地点。C.“您可不能不来啊”,有强迫之意,不合语境,而且没有说清楚自己的诉求。5.答案:C解析: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④句首先明确指出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故此置于首位。②句紧跟上句,从反面论述读书需要“精选”。①句从“熟读深思”角度,阐述读书需要“读得彻底”。⑤句进一步论述读书的意义和方法,③句紧跟⑤句后面,阐述“少读”和“精读”的意义。故选C。6.答案:(1)D(2)七夕节的民俗学内涵:爱情美满、心灵手巧。(3)脉脉情思喜鹊传解析:(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的意思是: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皎皎而灯火稀疏。这里写的是元夕。(2)在整体理解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七夕便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含义”作答即可。(3)根据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结合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对出下联。7.答案:(1)终古高云簇此城(2)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3)夜阑卧听风吹雨(4)却话巴山夜雨时(5)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6)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8.答案:(1)D(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青山绿水的眷恋,对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怀念之情。解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虚写之景。(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从大处落笔,化出远景,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第二句想象江南虽已深秋,但草木尚未完全凋落,风光依旧旑旎秀媚。三、四句的意思是: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色,多么浪漫而令人眷念啊!诗人对江南青山绿水的眷念和对置身于此秀媚之乡的老友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9.答案:(1)①浇灌、灌溉②使听到③移动(2)B(3)①丁氏回答说:“(这样)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从井中挖到一个人。”②那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了。(4)【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乙】文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墨守成规。解析:(1)“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2)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其一/犬坐于前。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翻译时,需要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对”“使”“逾”“去”。【参考译文】【乙】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移动自己的卧席随着树影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等到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移动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那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方法很巧妙,但晩上用同样的方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挖掘两则寓言的寓意。【甲】文:由“得一人之使”到“得一人于井中”,这是轻信传言的结果。【乙】文:郑人“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墨守成规。据此作答。10.答案:(1)①对所有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它们;②造出可以在天空航行的船去征服上帝。(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比作“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突出了安琪儿那滴血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讽刺了王子表面强大,实则在上帝面前很渺小。(3)选文通过写王子对所有邻国掀起战争,并征服他们,造出巧妙的船去征服上帝,说明王子是一个傲慢、愚蠢而又恶毒的人。(4)士兵们都讥笑这个发了疯的王子。从士兵们的表现来看,王子要征服上帝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征服上帝只是王子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5)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哪怕他再强大,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11.答案:①观音菩萨②打白骨精③人妖不辨④辨别真假孙悟空⑤由冲动、急躁、易怒日趋成熟、稳重、理性。解析:在平时阅读《西游记》的基础上,结合题中所给片段的内容,概括事件和人物的性格特点。12.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不能扩写、续写、改写,这就意味着要从材料给出的故事中提炼主旨,然后据此完成。材料的关键段是最后一段,根据这段中的“启示”,可以从毅力与成功、理想与付出、积累与成就三个角度选择其一作为议论文的论题。若是写记叙文,可以写在某方面坚持不懈而有所成就的故事,写为了追逐理想而努力付出的故事,写坚持日积月累最终有所成就的故事,等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