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2.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其早期诗歌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更加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3.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4.知识链接 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5.意象解读技巧 (1)了解意象特点,探知诗人情感。 (2)结合意境,理解诗歌意象。 (3)运用联想与想象,理解诗歌意象。 (4)准确理解修饰词。 (5)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②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③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朗读指导: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中的“深沉”一词。 明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xiǎn)之灾(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的沉痛。 4.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我们的悲愤”两个修饰语,“风”的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单纯的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方法指导: 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概念的把握。 2.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革命 斗争。 “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为之奋斗牺牲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 方法指导: 象征: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 3.鸟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鸣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时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使其变成了以“嘶哑的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四、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明确: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短小精悍的第二节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强化和升华。 五、写法探究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么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2.抒情方式巧妙。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将鸟优美动人的音色同自己的歌唱联结起来。特别是将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而最后两句诗便是感情闸门的打开,洪流冲激而下。这两句诗多少年来,不断被人们默诵、引用,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六、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他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写? (可以自由发挥) 七、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八、随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艾青,原名____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2.这首诗中,鸟所歌唱的四个对象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诗看,诗人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艾青诗选 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2.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3.“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4.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在生命耗尽后便投身于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5.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这一层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九、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精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3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