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教学设计全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课,检查作业,合作探究,问题探究,语言赏析,写法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1.找两名学生分别试背课文。
2.全体背诵课文。
二、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点明时间、地点。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听觉来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做铺垫,突出游兴强烈。
3.这么冷的天气,晚上八时左右,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明确: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4.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
明确:已经有人在作者到之前到了。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作者,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作者一同饮酒。作者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作者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痴迷于西湖的雪中景致。“喃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在写景时用白描手法,文字极其简练,为何开头交代时间及看雪背景却极费笔墨?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开头采用颇似史家的笔法,在庄重中寄寓着情思。开头作者用明代年号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他从明代遗民的角度来看世界,自然会有一种孤标傲世,遗世独立的情怀和气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以听觉表现出西湖在大雪后一片静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选这最静寂的夜间去看雪景,以示自己的孤怀雅兴。
2.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明确:不矛盾。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却一切杂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3.“莫说相公痴”中的“痴”表现在何处?
明确:(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四、语言赏析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段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请赏析。
明确: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纸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在天地“一白”这一雄浑阔大的背景之下,作者将视线收近,从天、云、山、水,到长堤,到湖心亭,到舟,到人,在天地混沌的雪白世界中关注到几个有活力的“湖上影子”。
此为由大到小,以小衬大,也是白描手法。这一句仅用了四组数量词,就将湖上景物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来。视点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点”到“一芥”再到“两三粒”,笔墨精到,情致毕现。
在苍茫天地之间,那长长的横跨西湖的苏堤,也只是淡淡的一痕罢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仅成了一个点。而比起湖心亭来,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称“一叶”了,只能称“一芥”。看来“一芥”比“一点”更小了。而小船中的人当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来比呢?唯有用“粒”来形容其小了。读到此处,我们不难想见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体会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处境。
五、写法探究
1.简洁的语言,白描的写法。
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又不乏雅趣,其炼字炼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文中多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耐人寻味。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来写意传神的。
2.如诗如画的意境。
本文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可称之为散文诗。如写雪景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粒”的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这里,也暗用了《庄子·逍遥游》的意境:“覆杯水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让人想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从高山之巅来看,西湖也不过是一勺水而已。也让人不禁想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境。而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3.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
文章在叙事上采用错落互见的手法,是其鲜明的特点。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又如文章结尾,从舟子口中,道出“痴”意,其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子之辞,言简意丰,妙趣横生。
六、拓展延伸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前者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表达的感情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淡淡的愁绪,而《江雪》则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
本文文字浅近、淡雅,形象直观、鲜明,像一首秀美隽永的山水诗,又像一幅淡墨描绘的山水画,使人如临其境,目睹其形而拍案叫绝。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八、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__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______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撑(船)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哪能 还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籁俱寂(3)人声鼎沸(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命是从
3.(1)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不要说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4.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映衬出作者冒寒看雪的孤高自赏的精神。
九、文言词语积累
1.一词多义
是
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是金陵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一
上下一白(副词,全,都)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
更
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是日更定矣(量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上下一白(形容词,白色)
大
见余大喜(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与“小”相对)
2.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
是日更定矣(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今义:更加;变更。)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今义:白色。)
3.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十、板书设计
十一、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沁园春雪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