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3.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故事发生的原因,探究小说表达的主题。 4.学习小说运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5.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 4.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主题。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自读课文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看一副对联。(投影展示以下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看罢这副对联,我们都知道上联写穷书生一贫如洗无人帮;下联写一旦侥幸中举,就会飞黄腾达,相贺之人纷至沓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带来的腐朽的社会风气。范进就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典型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中举(zhònɡ) 作揖(yī) 商酌(zhuó) 拙病(zhuō) 相公(xiànɡ) 带挈(qiè) 名讳(huì) 桑梓(zǐ) 啐在脸上(cuì) 倒运(dǎo) 绾发(wǎn) 攥紧(zuàn) 解元(jiè) 腆着(tiǎn) 不省人事(xǐnɡ)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1)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2)拙病:难治的病。 (3)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指不懂人情世故。 (4)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5)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6)烂忠厚:过分忠厚。 (7)体统:规矩。 (8)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9)权变:随机应变。 (10)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11)作揖:拱手行礼。 (12)桑梓:家乡。 (13)见教:指教(我)。 (14)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像在对方头上喷了狗血一样。 (15)商酌:商量斟酌。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大约成书于1750年以前。当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步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3.知识链接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小说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明清科举制度 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入泮、游泮,这是获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又称秋闱,亦称大比。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4.默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四、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全文根据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瞒着丈人前往应试。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3、4段):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前的情节。 第二层(5~9段):写范进知晓中举后喜极而疯以及胡屠户治疯的情节。 第三层(10、11段):写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五、拓展延伸 2019年浙江金华有这样一道中考题:《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示例一)我选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六、课堂小结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学的《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胡屠户”就是众多人物形象的代表。它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