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4278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4278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4278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教育部审定201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的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初中学习了三角形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之后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对于学生而言只能通过实验操作去验证其稳定性,没有办法证明,所以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举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现象。另外通过此部分的学习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习此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如求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又如按角度大小,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知识,也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三角形结构、四边形的结构,此课是让学生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应用的进一步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了解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特点,并举出生活中应用了这些特点的例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动手能力,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举例并解释生活中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一体机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10组大头针,每组7~9枚大头针;吸管10组,每组8~10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
明确主题
目标展示
设计目的: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练一练
巩固新知
设计目的: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巩固新知,也训练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议一议
升华知识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如何让一个多边形具有稳定性结构。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升华了本节课的知识。
说一说
学以致用
设计目的: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地方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如何让四边形具有稳定性的做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
师生互动
反思总结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会学习、团队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共同分享的精神。
作业布置
温故知新
设计目的:布置课后阅读,新课预习,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非常简单,学生一说就懂,但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感性的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因此本节课设置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亲自感觉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但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完成操作并感知,不过显得动手能力稍弱(这也有可能与准备的道具有关),这也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限与教师的讲授。另外在最后的议一议中,学生针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改变可以通过画图表现出来,但是到了n(n>3)边形时都知道需要(n-3)条木条,却容易忽略从顶点出发这个条件,应引导学生回答时注意这种情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
(图1),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
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图2),为什么这样做
呢?
一体机投影展示图片,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学习主题。
观看图片,思考生活中的这两个现象的原理。
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
(二)明确主题,
目标展示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了解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示本节课主题及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三)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做一做
1、如图(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3、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你还有其它发现吗?
1、展示动手操作任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2、教师演示如何利用现有工具制作如图形状的实物。
3、提醒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被大头针扎到手。
4、巡视学生的制作过程并指导。
1、小组合作按照给出图形完成操作任务。
2、通过实验操作(1)、(2)归纳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性质。
3、通过实验操作(3)让学生了解到如何让一个四边具有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说一说,
学以致用
说一说
1、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
(图1),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
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图2),为什么这样做
呢?
你现在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了吗?(三角形的稳定性)
3、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答:自行车车架、衣架置物架等。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答:活动挂架、伸缩门、放缩尺、升降机等
1、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前设置的疑问。
2、组织学生举出部分生活中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应用。
3、一体机中投影部分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实际应用图片。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课前的疑问。
2、回想生活中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例子,并与学生分享。
1、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2、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以致用。
(五)
练一练,
巩固新知
练一练
(4) (5) (6)
(1) (2) (3)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 (填序号).
2、如右图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 )根木条.
A.0根 B.1根 C.2根 D.3根
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在建筑工地我们常可看见如右图所示,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的情形.这种做法根据(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垂线段最短
5、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角架 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6、下列设备,没有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活动的四边形衣架 B.起重机
C.屋顶三角形钢架 D.索道支架
7、人站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若你分开两腿站立,则需伸出一只手去抓住栏杆才能站稳,这是利用了
1、一体机投影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2、巡视学生完成情况,个别有错的单独指导。
3、练习完成后提问学生,让学生解答练习。
1、积极思考并完成练习。
2、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巩固新知,也训练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六)
议一议,
升华知识
议一议
如图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n(n>3)边形木架呢?
1、展示问题。
2、指导学生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钉木条,使问题转化为从n边形一个顶点引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
3、了解并收集学生讨论中的错误后并指导纠正。
1、讨论老师布置的任务。
2、得出如何让四边形具有稳定性且最省材料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知识应用能力,升华了本节课的知识。
(七)
师生互动,
反思总结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2、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1、指导学生总结课所学内容。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自己对自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学习的能力,团结互助、共同分享的精神。
(八)
作业布置,
温故知新
1、完成名校课堂练习第4页;
2、预习课本11.2.1三角形的内角,用至少一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布置练习。
2、布置预习作业。
1、了解练习、预习任务。
2、课后完成任务。
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能力。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应用举例
一体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操作演示,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引导探索,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