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南北两端分别是( )
A. 洛阳、涿郡 B. 余杭、长安 C. 洛阳、长安 D. 余杭、涿郡
- 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澶渊之盟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八王之乱
-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
A. 契丹―耶律阿保机 B. 金―元昊
C. 蒙古―完颜阿骨打 D. 西夏—努尔哈赤
-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和亲会盟 D. 闭关锁国
-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签订《尼布楚条约》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所去的场所在当时被称作( )
A. 瓦子 B. 邸店 C. 坊 D. 榷场
-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 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B. 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C. 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D. 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 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
A. 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 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D. 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苗族 D. 白族
-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与该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岳飞抗金
- 19世纪初期有这样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 )
A. 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 《红楼梦》已经成了一门学问
C. 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 下列哪本书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A. 《西游记》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红楼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制度创新、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方面都颇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夹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中行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
——唐蕃会盟碑碑文材料三:如图。
(1) 材料一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唐太宗时期,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是什么?
(3) 从与材料三中的人物有关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注的两个实例。
-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是我国古代经济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泊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如图2。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并写出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时期。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据上述材料,谈谈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突出,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后来却渐渐落伍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方面情况表。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年代(年)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1~400 | 28 | 62% | 17 | 38% |
401~1000 | 32 | 71% | 13 | 29% |
1001~1500 | 38 | 57% | 29 | 43% |
1501~1840 | 19 | 4% | 453 | 96% |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乾隆的信函中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表中的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和公元1501~1840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的这种发展状况。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选:D。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把握大运河的两端。
注意准确识记大运河的两端是余杭、涿郡。
2.【答案】C
【解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3.【答案】A
【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金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蒙古的建立者是铁木真;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
故选:A。
本题考查重要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建立者,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重要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建立者。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在朝廷、地方甚至军队中地位都高于武将,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轻武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宋朝的主要史实。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辽与北宋”双方“和好深年”“不乐战斗”可以推断出这一事件指的是“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澶州,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大增,击溃辽军。
公元1005年,辽宋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故选:A。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
需要熟练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影响。
6.【答案】B
【解析】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统一蒙古。灭亡西夏前成吉思汗去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是忽必烈的功绩。
故选:B。
本题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切入点,考查成吉思汗的贡献。
本题以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区分元世祖和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
7.【答案】A
【解析】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所去的场所在当时被称作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肆”、“瓦舍”。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故选:A。
本题以《水浒传》中的情节为依托,考查瓦子。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科举制用纸答题是对的;宋朝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发明的;隋唐时期才发现火药,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所以B选项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宋元时期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宋元时期的有关内容。
9.【答案】C
【解析】由取消中书省,权分“三司”,可以看出,权力得到分散。由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互不统属可知看出,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
故选:C。
本题以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本题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元朝”“形成一个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期,长期以来定居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民族融合的知识点,应把握回族的形成。
解答本题要熟记回族形成的有关知识。
11.【答案】C
【解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据关键信息“驱除荷虏”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题干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题干关键信息“驱除荷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2.【答案】D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排除;选项BC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西域都护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ACD三个选项。设立伊犁将军,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都是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注意军机处的职能的识记.
15.【答案】C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宋应星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设立;吐蕃。
【小题2】文成公主入藏。
【小题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小题2】市舶司;丝绸、瓷器、茶叶等。
【小题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品经济的繁荣。
【小题4】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小题2】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题3】处于领先地位;落后于西方;闭关锁国政策、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等。
【小题4】开放则兴,闭关则衰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相关史实。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郡守李冰,开凿宝瓶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