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 1.1.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
展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元素、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分类的观点是我们认识生活事物的常用方法。在本节内容中,需让学生回顾并加深对元素的、物质、反应的分类认识。该节内容可安排2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分类观,认识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类型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及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实际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状态,属于混合物中的一种类别,区别于简单的混合,分散系的混合状态是复杂的常见的混合状态,因此,学习认识分散系实际是对生活中遇到的混合物从孤立认识到系统认识的过程,也是生活事物学科化的过程。
1、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类法的应用。
(2)通过初中学习的元素分类,化合物分类,化学反应分类初步形成分类的观点。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及混合物模型认识分散系的概念。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从状态和分散质粒子直径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并列举相应的例子。
(5)通过生活常见的胶体以及阅读书本、课外资料、视频资料认识胶体的特征。
2、评价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列举,诊断并发展学生分类的意识水平(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2)通过化学中的分类应用(已学的知识),从元素类型、价态、物质组成、物质性质的角度对元素和物质进行分类,诊断发展学生分类法的应用水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3)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分散系实例列举的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水平以及宏观辨识的能力(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4)通过对分散系的分类以及实例的列举,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认识水平(宏观物质角度、微观粒子角度)。
(5)通过信息的阅读整理归纳,诊断并发展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水平和对胶体特征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重点:1.常见分类方法
2.同素异形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分散系的分类及丁达尔效应
难点:1.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2.Fe(OH)3胶体的制备
印发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演示实验
【展示】图书馆分类陈列的图书;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进行分拣
【引入】大家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如何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呢?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其实在图书馆中,工作人员摆放图书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这样的工作方法能够为人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化学的世界里,以有机物为例:
1880年约12000种;
1910 年约150000种;
1940年约500000种;
1961年约1750000种;
1990年超过10,000,000种。
面对如此庞大的化学物质种类,以及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几乎是无法代替的。
【展示】开心辞典
【学生活动】看看你能记住多少内容
【归纳整理】分类法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哪些物质呢?对于这些物质,老师是按什么规律书写的呢?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板书】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学生活动】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分类:元素、单质、化合物
【教师提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那么一种元素是不是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呢?金刚石、石墨、C60 的组成元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总结
【教师讲述】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金刚石、石墨、C60 都属于碳单质。
【副板书】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学生活动】
- 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 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总结】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学生活动】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1) 树状分类法:按照同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学生活动】对于物质根据组成,按照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列举实例?
【教师总结投影】
【归纳整理】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单一分类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对同一事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如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纯净物硫酸钠从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教师总结、投影】交叉分类法举例。
【板书】(2)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师讲述】除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也是物质分类的依据。如氧化物根据元素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但按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总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副板书】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如CaO、Fe2O3等
【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
【教师讲述】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像空气、溶液、合金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
【板书】2.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理解分散系及其相关概念
【板书】(1) 分散质
分散系
分散剂
【学生活动】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板书】(2)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径)
溶液(小于1nm)
分散系 胶体(1nm到100nm之间)
浊液(大于100nm)
【学生活动】总结胶体的种类,并思考溶液、浊液的外观特征及稳定性。
【教师归纳整理】胶体根据分散剂不同,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液溶胶、溶液、浊液外观特征稳定性如下:
【学生活动】思考如何区分溶液和液溶胶?
【实验探究】用激光笔照射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
【板书】(3)丁达尔效应
【教师归纳整理】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其实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树林中丁达尔效应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资料卡片,加深对丁达尔效应的理解
【课堂小结】1.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同素异形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4.丁达尔效应
1、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只是停留于“闻名,见面”的层次,没做过系统的分类认识,一方面可以借助列举例子诊断学生的知识面广度,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不同标准让学生进行分类,诊断和发展学生的知识理解的深度。
2、以粒子直径大小分类为标准分类时,无法直接体验或者观察到这个标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设计中,以丁达尔效应为例,让学生从有无丁达尔效应和透光性两个方面对溶液类的分散系进行分类,实际在指出丁达尔效应的本质,即分类的本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解析版),共5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原卷版),共3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备作业))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1.1.1 物质的分类备作业))解析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