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二)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A.SO2+2H2S═3S↓+H2O B.2Na2O2+2H2O═4NaOH+O2↑ C.HCl+NaOH═NaCl+H2O D.Zn+2HCl═ZnCl2+H2↑【答案】A【解析】A、SO2+2H2S═3S↓+H2O中氧化剂是二氧化硫、还原剂是硫化氢,硫既是氧化产物与又是还原产物,故A选;B、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氧化产物是氧气,还原产物为氢氧化钠,故B不选;C、HCl+NaOH═NaCl+H2O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Zn+2HCl═ZnCl2+H2↑氧化产物为氯化锌,还原产物为氢气,故D不选;故选:A。2.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水晒盐 B.电解饱和食盐水 C.海带提碘 D.用氯气制漂粉精【答案】A【解析】A.海水晒盐,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B.电解饱和食盐水是由NaCl变为Cl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海带提碘是由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用氯气制漂粉精由Cl2变为Ca(ClO)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A。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氧化的是( )A.C2H2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Cl2通入KBr溶液 C.H2S通入CuSO4溶液 D.NH3通入AlCl3溶液【答案】A【解析】A.C2H4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2H4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B.Cl2通入KBr溶液,Cl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Cl2被还原,故B不选;C.H2S通入CuSO4溶液,有黑色硫化铜沉淀生成,是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选;D.氨气通入AlCl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不选;故选:A。4.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中,还原产物是( )A.Cu B.H2SO4 C.CuSO4 D.SO2【答案】D【解析】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则氧化剂是H2SO4,还原剂是Cu,氧化产物是CuSO4,还原产物是SO2,故选:D。5.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 B.SO2+2H2S═3S+2H2O C.Cl2+2NaI═2NaCl+I2 D.3Mg+N2Mg3N2【答案】A【解析】A.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故A选;B.SO2+2H2S═3S+2H2O中硫化氢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故B不选;C.Cl2+2NaI═2NaCl+I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2为氧化剂,NaI为还原剂,故C不选;D.3Mg+N2Mg3N2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2为氧化剂,Mg为还原剂,故D不选;故选:A。6.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2+将H2O2还原为O2 B.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发生了反应Cu2O+H2O2 +4H+═2Cu2++3H2O【答案】A【解析】A.硫酸铜与H2O2溶液首先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亚铜,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硫酸铜作氧化剂,则H2O2作还原剂被氧化成氧气,故A错误;B.开始结合过氧化氢被氧化成氧气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继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氧化亚铜转变成铜离子被氧化,则过氧化氢又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整个过程中反应开始有铜离子,反应结束时还有铜离子,铜离子的量没有变化,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故C正确;D.反应的第二阶段是过氧化氢与氧化亚铜反应产生铜离子的过程,根据价态变化,可知过氧化氢应被还原成水,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完成方程式书写:Cu2O+H2O2 +4H+═2Cu2++3H2O,故D正确。故选:A。7.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的含砷化合物。通过以上信息填空:①维生素C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②3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转移 个电子。【答案】①还原性;②6NA。【解析】①+5价砷类化合物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的含砷化合物,反应中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维生素C失去电子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②题目中+5价砷类化合物作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到+3价,得2个电子,3mol+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转移电子3mol×2=6mol,其个数为6NA个,故答案为:6NA。二、拓展提升8.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并写出氧化剂(1)2K2S+K2SO3+3H2SO4═3K2SO4 +3S↓+3H2O 氧化剂: ;(2)2KMnO4 +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氧化剂: 。【答案】(1)K2SO3;;(2)KMnO4;。 【解析】(1)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2、+4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2×(0+2)=4,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所以K2SO3是氧化剂,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K2SO3;;(2)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双氧水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2×(7﹣2)=10,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则氧化剂是KMnO4 ,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KMnO4;。9.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实验过程:Ⅰ.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各仪器中添加相应试剂Ⅱ.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Ⅲ.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Ⅳ.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Ⅴ.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Ⅵ.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Ⅶ.更换试管D,重复过程V,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1)检验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2)B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实验Ⅱ通入N2的作用是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5)若将制取的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离子方程式为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Fe3+>SO2的是 (填“甲”“乙”“丙”)。氢氧化物Fe(OH)2Fe(OH)3Cd(OH)2Mn(OH)2开始沉淀的pH6.51.57.28.2沉淀完全的pH9.93.39.510.6【答案】(1)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的盖子和活塞,向其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尖嘴处不再滴液即证明气密性良好;(2)NaOH溶液;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Cl2溶液被O2氧化;(3)Na2SO3+H2SO4=Na2SO4+SO2↑+H2O;(4)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5)2MnO4﹣+5SO2+2H2O=2Mn2++5SO42﹣+4H+;(6)甲、丙。【解析】(1)根据压差法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的盖子和活塞,向其中加入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尖嘴处不再滴液即证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的盖子和活塞,向其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尖嘴处不再滴液即证明气密性良好;(2)装置A是制备氯气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氯气有毒,要用氢氧化钠进行吸收,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而空气的存在,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FeCl2溶液被O2氧化,故答案为:NaOH溶液;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Cl2溶液被O2氧化;(3)亚硫酸钠可以和较浓的硫酸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硫,即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4)98%的硫酸中主要是硫酸分子,70%的硫酸的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故答案为: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5)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二者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MnO4﹣+5SO2+4H2O=2Mn2++5SO42﹣+4H+,故答案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6)甲的过程Ⅳ中B溶液中含有Fe3+、Fe2+,说明氯气不足,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过程Ⅵ中B溶液中含有SO42﹣,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乙的过程Ⅳ中B溶液中含有Fe3+,能够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过程Ⅵ中B溶液中含有SO42﹣,可能是剩余的氯气将二氧化硫氧化,不能说明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丙中过程Ⅳ中B溶液中有Fe3+,无Fe2+,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过程Ⅳ中B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发生了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故答案为:甲、丙。10.取一定量的酸性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对应现象如表所示: 步骤1步骤2步骤3依次加入适量NaBiO3过量的H2O2溶液适量KI﹣淀粉混合液实验现象溶液呈紫红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现象A已知:①金属铋(Bi),价态为+3 时较稳定②铋酸钠(NaBiO3)无色,难溶于水,高锰酸根(MnO4)呈紫红色③I2 遇到淀粉溶液变成蓝色(1)步骤 1 氧化产物为 ② (填序号:①Bi3+②MnO4 )。(2)补充步骤 2 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2 MnO4﹣+ 5 H2O2+ 6 H+= 2 Mn2++ 8 H2O+ 5O2 (3)步骤 2 中过量的 H2O2 可以氧化 KI,则步骤 3 现象 A 为: 溶液变蓝 。(4)由上述现象可以补充下列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BiO3> ② > ① >I2(填序号:①H2O2 ②MnO4 )。(5)根据上述结论,推断下列离子反应可能发生且书写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 BD 。A.Bi3++H2O2+H2O═BiO3﹣+4H+B.NaBiO3+2I﹣+6H+═Na++I2+Bi3++3H2OC.5I2+2Mn2++16OH﹣═2MnO4+10I+8H2OD.H2O2+2I﹣+2H+═I2+2H2O\【答案】(1)②;(2)2;5;6;2;8;5O2;(3)溶液变蓝;(4)②;①;(5)BD。 【解析】(1)根据题目中的实验现象,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生成了MnO4﹣.还原剂(Mn2+)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生成氧化产物。故答案为:②;(2)氧化还原的配平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Mn元素的化合价由+7变为+2,有化合价降低必须有化合价升高,所以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价,生成O2,可知(MnO4﹣):n(H2O2)=2:5,离子方程式还需遵循电荷守恒,其他物质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2MnO4﹣+5H2O2+6H+=2Mn2++8H2O+5O2故答案为:2;5;6;2;8;5O2;(3)过量的 H2O2 可以氧化 KI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故答案为:溶液变蓝;(4)根据步骤1现象:NaBiO3做氧化剂氧化Mn2+,MnO4﹣为氧化产物。步骤2现象:MnO4﹣做氧化剂氧化H2O2.步骤3现象:H2O2做氧化剂氧化I﹣,I2为氧化产物。故答案为:②;①;(5)判断选项中的方程式是否正确要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违背此原则的反应不能发生。根据第(4)题中氧化性顺序NaBiO3>MnO4﹣>H2O2>I2A.做H2O2中O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NaBiO3为氧化产物,不符合上述氧化性顺序,故A不正确;B.NaBiO3中Bi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符合氧化性顺序,故B正确;C.I2中I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MnO4﹣为氧化产物,不符合上述氧化性顺序,故C不正确;D.H2O2中O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符合氧化性顺序,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