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第1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第2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6 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6 画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那么五言谜语诗,谜面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 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的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根底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比照读中重点正音。
    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 〔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还还是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
    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亮堂。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老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画,独体字。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画,合体字。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画,独体字。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穿插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画,独体字。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间隔 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展比照,在比 较中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兴趣性。
    1. 朗读指导。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绘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表达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 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老师引读,如,“远看——,
    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 理解运用。 采用比照,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根底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络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 〔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 〔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
    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风光。
    联络生活经历,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
    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同桌互读诗句。互相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 读一读。
    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应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一样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详细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拟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拟 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来记?
    2. 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 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 使老师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 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 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稳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表达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应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4. 复习稳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 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风光,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
    170
    5.
    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老师范写, 还
    四、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1.
    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写的字进展反应的。
    2.
    老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应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己写的字, 找到改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进的方向。
    1.
    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
    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这一环节采用
    3.
    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
    景物相比照的方法,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感受其中的差异性,
    1.
    引导学生联络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风光
    打破学生认知上的难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2.
    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画之间的关系。
    不同。
    3. 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亮堂的颜色的, 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 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亮堂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比照,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老师示范,学生练写
    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老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应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 千条线,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走路摇摇摆。〔鹅〕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绘: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 熟读成诵。

    相关教案

    小学人教部编版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画作,激发兴趣,初读字音,认读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补充诗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识记生字,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6 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6 画教学设计,共5页。

    2021学年6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6 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看图说话,朗读古诗,感悟诗意,我会说,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