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提分卷-【单元测试】高一语文同步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第三单元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一、基础知识题(20分)
1.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这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2分)
A.苏轼与王弗 B.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C.陆游与唐琬 D.李清照与赵明诚
2.(2020·天津河东)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D.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中 的“澄江”指的是( )(2分)
A.长江 B.赣江 C.珠江 D.乌江
4.以下四句诗中,哪一句不是写“月光” 的?( )(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黄花”指哪种花?( )(2分)
A.月季花 B.牡丹花 C.莲花 D.菊花
6.韩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里的“李”指的是( )(2分)
A.李商隐 B.李白 C.李贺 D.李清照
7.人们称别人的女婿为“东床”。在“东床快婿”这个典故“东床”是指?( )(2分)
A.王羲之 B.郗鉴 C.王导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一开篇,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事实,告诫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明他对贤才的渴慕,这几句是:“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并序》中写乐曲暂歌后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26分)
(一)(2021·吉林江城中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11.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2021·新高考课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从故乡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含蓄深沉地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着力渲染芭蕉树的繁盛,因此才有了下阕雨打芭蕉声响之大,才能更好体现主人公凄凉的心境,为下阕抒情做了铺垫;芭蕉叶叶舒展,蕉心常卷,衬托主人公的愁绪满肠。
C.这首咏物词写词人听到雨打芭蕉引起身在异乡的愁思。词人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雨打芭蕉之音,漂泊之感顿生。“不惯”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的难以适应,还有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D.整首词语言浅近,音韵和谐,上下两阕中叠语的运用,不仅有一种音乐上的回旋之美,而且更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13.(新高考新导向题)词人在这首词里写到“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蓬”,她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20·山东省济南高一课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今江西太和。②痴儿:诗人自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了弹琴的兴致。
D.第六句意思是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
15.(新高考新导向题)诗中的“落木”与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景和情作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表达题(3分)
16.(2020·全国高一)小明喜欢李清照的词,尤其喜欢其笔下的“黄花”意象。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哭泣的黄花”,借此抒发一种淡淡的忧伤。另一同学看后,说“哭泣的黄花”应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哭泣”呢?
小明很不服,请你帮他写段文字反驳这位同学。要求:至少运用一个具体意象,语言有说服力;不超过80个字。